■核心提示
暑假期间,东北某高校部分教职工因不满学校在今年的招生中对其子女的优惠政策作出改革,集体向校方抗议,要求学校对其子女予以大幅度降分录取。事件发生后,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使高校降分录取本校子弟这一半公开的秘密更加公开化。 笔者多方采访了解到,高校降分录取本校子弟并不是该校的“专利”,不少高校都这么做!
■个案调查
一高校录取本校子弟竟比其他考生低百分
上述的东北某高校所在省今年的一本分数线为理工类570分,文史类550分。而该校第一批在本省的最低分数线,理工类为593分,文史类为579分,分别比省一本线高出23分和29分。
据该校一名知情人士透露,“我省的二本线史类科理工类都是480分,本校教职工的要求是,凡是够480分的,校方都要录取,不录取就是不公平,就是不公正”。
如果按照教职工的要求予以录取其子女的话,也就意味着部分教职工子女能以降低上百分的高考分数,获得与其他考生同样的录取资格。
据知情人士透露,往年该校的教职工没有进行过抗议,就是因为往年该校都是按照二本线对学校子弟进行招生的。而导致教职工今年发起抗议的直接原因,据说是学校只争取到一本线下20分录取的照顾政策。较往年而言,学校子弟的录取分数线大幅度提高,致使按照往年政策可以入学的部分本校子弟无法进入该校。
“由于学校规模较大,不单是教师子女,连该校后勤工作人员及附属医院的工作人员的子女,都要求享受这一政策。因此,这一规定可以影响上百人之多。甚至一部分教职工子女连二本线都没有达到,也要求享受这一照顾。”该知情人说。
该校许多原不知情的学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不禁哗然。有学生在网上惊呼:480=593!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大学不是××大学子弟的大学,是全国人民的大学。那么低的分,凭什么就能上别人辛辛苦苦才考上的大学?山沟里的孩子怎么办?
更有同学评价认为:本校子弟如此实现了大学梦,这是对整个教育制度公平性的挑战。
■全景扫描
类似内部照顾政策诸多高校都在执行
“这所学校反映的情况并不是个案,高校降分录取本校子弟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甚至在一些高校的招生章程中也有体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罗立祝告诉笔者。
在他的提示下,笔者查阅了许多所高校的招生章程,果然发现有不少高校明文标注了这种“内部照顾”政策。
在南方一所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第三部分“选择性招生录取原则和办法”中,“选择录取本校相关学科带头人和为本校发展作出较大贡献人士的子女”就赫然在列。
该大学2006年省招生章程中,“为本校事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人士的子女和本校学科带头人子女”与“烈士子女”等其他降分录取对象一起,同列在“选择性招生计划的录取原则”之中。
福建某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第八款“录取原则”第七项如此规定:在各省招生办投档的范围内,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本校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联合办学单位在职职工的子女可给予专业志愿照顾录取(级差20分以内)。
此外,笔者还在某市××大学、××大学、南方某大学、某省××师范学院等高校的2006年招生章程中,发现了类似的规定。
笔者发现,在前些年,类似的规定在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更为普遍,如2003年华中××大学招生章程中,“录取原则”一项规定:“对于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本校教职工子女,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并报省级招生委员会批准,在录取时给予适当照顾”。但此后该校的招生章程取消了这一条款。
■高校怪论
降低分数录取子女教职工认为是福利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高校的教职工把子女优先录取入本校学习,看成是一种理所应当拥有的福利。
东北某校提高对本校子弟的录取门槛后,该校一名职工承认,这件事并没有错,因为降分录取确实是不公平的。“但是,这种照顾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学校突然决定不照顾了,这很不合情理”。
也有该校教职工表示了不理解,现在还有一些一本院校仍在按二本线照顾本校子弟,为什么我们学校要取消?
笔者了解到,有这种想法的不只是这一所高校的教职工。2005年,湖北省教育厅规定“高校教职工子弟不再享受照顾”后,有教职工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时上书表示:“各行各业都有对自己的福利和对子女的照顾。石油部门烧气不要钱,电力部门用电不要钱,金融部门全家老少全在一个单位工作,所享受的待遇是其他行业望尘莫及的。我们高校没有什么其他福利可言,惟一有的就是可以挖掘教育资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某部属高校招生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由于今年该校对本校子弟的降分录取要求更为严格,部分教职工的意见很大。“有教职工扬言,为了子女的教育问题,要跳槽到其他能降分录取他们子女的高校去,好像他们子女上大学是想当然的福利一样。”校方为稳定教师队伍,四处活动为本校子弟联系好学校。
“事实上,对于我国任何一所高校而言,本校教职工子女升学都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伤脑筋的事。对于我们招生部门而言,则是最头痛的事。”南方某高校一名招生办副主任表示。
他说,每年无论有多少教职工子女参加高考,学生工作部或者校工会都要组织进行登记,等高考成绩一出来,学校领导和招生办都会马上为这批考生想办法,争取较好的录取机会。
“如果本校子弟没能录取到好学校,就会怨言四起”。
笔者在北京某校2002年招生工作总结中也看到,该校招生工作部门将教职工子女上大学当作了一项重点工作:
“每年我校都有许多教职工的子女和亲属参加高考,作为学校的招生职能部门,我们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和专业优势,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今年我们在学生工作部部长××老师的亲自安排下,设计了我校教职工子女高考登记表,在招生期间,积极与各省市招办和兄弟院校联系沟通,为他们争取录取机会,使今年我校的教职工子女大部分都考上了比较满意的学校和专业”。
而广州某高校的招生就业处在2004年高考录取工作结束后,也作了这样的总结:“今年经校工会登记的参加高考的教职工子女共有41人,学校领导和招生办十分重视,使今年的教职工子弟全部被录取,且大部分都录取到比较理想的院校。”该总结透露,录取到该校及其二级学院的有19人。
西北某高校的一位教师说,在该校的一次教代会上,许多代表提出:学校提出四个留人,其中之一就是感情留人,学校应把感情留人落到实处。建议对当年参加高考的学校教职工子女,只要达到省重点录取线,学校就应予以录取,并在选专业时给予照顾。结果这项意见被校方采纳,在随后的高考中得到了落实。“学校认为这对稳定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权威声音
降分录子弟坚决不允许
针对某些高校降分录取本校教职工子弟的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8月2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坚决不允许这一现象发生,对违规录取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并欢迎媒体曝光和监督。
该发言人表示,预计今后几年,我国高考报考人数每年都将达到1000万人以上。随着高考结构性竞争不断加剧,社会对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但同时,由于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不良风气和不法分子对高校招生考试的干扰依然存在,使招生考试管理难度加大。
据介绍,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招生工作,在高校招生中实施“阳光工程”,努力形成公开透明的招生录取运行机制。在实施“阳光工程”过程中,绝大多数省市将需要公开的事项,包括项目、内容、责任主体、时间、渠道及方式等逐一细化,列成表格,公告社会,逐项落实。2005年,招生工作实行三项公开举措,一是公示具有加分照顾资格的考生名单,二是高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由省级招办集中公开征集志愿,三是招生录取状态尽可能实时公开,此举在社会上得到了高度肯定。
该发言人说,招生工作涉及社会的公正公平,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降分信息需要向社会公布,哪些考生享受加分也必须向社会公示。所有违反录取政策的行为,一经查实,教育部都将严厉追究。
教育部
■纵深评论
失衡的公平可怕的特权
令人难以想象,高校降分录取本校教职工子女作为潜规则的历史如此“悠久”,而且是在有“天下最公平”之称的高考领域。
随着高校的合并、升格、扩大规模,受惠的利益集团日益庞大,其力量到今天已经不可小视,即使一些地方或高校想对这一潜规则做一些改良,也遇到了重重阻力。其对高考公平的伤害日益严重。
当特殊权利被泛化,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平等权利的时候,自然引发了社会上普遍的特权崇拜。一些高校即使只是将“降分录取”潜规则缩水,也引起了强烈的抗议。他们的理由无非是:其他行业有特权;别的高校有特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特权意识在国人头脑中如此普遍存在且根深蒂固。平时挺反对特权的人,一旦触及到自身利益,在自身特权面临消失时,就会跳出来坚决维护特权,“谁不想特权一把?”
高招录取存在特权,这是中国社会特权泛化的一个例证。因为教育是实现阶层流动、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是最不应该存在特权的领域。这一领域存在特权,是对社会公平最大的伤害。治理特权泛化现象,当从高招录取开始。
可喜的是,教育部门已经开始行动,尽管任重而道远,但坚持就是胜利。 吴湘韩
■相关新闻
高校照顾本校子弟湖北省有禁却不止
“制定的政策要科学,科学的政策要执行”,回顾湖北近年取消高校教职工子女在高招中享受特殊照顾政策之路,湖北省招办高校招生网上答疑负责人张才生这样总结。
实际上,高校教职工子女在高招时享受特殊照顾的政策,在教育部、湖北省的招生政策中,从未有明确依据。但多年来,这一直是高校的习惯做法。不同高校的照顾政策也不同,有的高校在录取本校子弟时,直接在其高考成绩上加20分;有的高校则规定,本校子弟的成绩达到二本最低分数线就可以录进一本学校;还有高校允许本校子弟在被别的院校录取后,再转回本校就读。
这类针对本校子弟的特殊照顾政策,逐渐衍变成腐败的滋生地。有些不是高校教职工子女的学生,为了也能享受该政策,不惜制造假证明,或进行钱权交易。因此,越来越多的考生及家长开始质疑:为什么高校教职工子女可以获得降分录取?他们凭什么享受了特权?
为了顺应民意,2004年,湖北省开始尝试取消这项本就找不到政策依据的做法。当年,就遭到部分高校教职工的强烈反对。在提供高招政策咨询的湖北招生信息网上,不少高校教职工表现得相当气愤,甚至出言谩骂。
2005年,“高校教职工子女与其他考生一样按照志愿和分数参加投档录取,不享受特殊照顾”,正式写入湖北省的招生政策,并向全社会公布。2006年,湖北省招生部门重申:继续坚持严格和刚性的招生政策规定,其中就包括高校教职工子女不享受特殊照顾。
今年,张才生在网上已经很少能看到有人咨询高校教职工子女的“特殊照顾政策”。他分析,高校教职工不享受特殊照顾并不是孤立的一项政策,而是湖北省整个高招“阳光工程”的一个环节,只有在“录取政策无缝化、招生信息透明化,录取标准刚性化,录取过程程序化”系统支持下,这项撬动了多年“习惯性”不公平做法的政策才能坚持下去。
相比教育管理部门而言,部分高校招生人员对取消这一照顾政策的执行情况出言谨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教师认为,从道理上讲,对本校子弟的特殊照顾政策应该取消,因为要顾及到大多数人的利益;但从人情上讲,一个单位对自己的职工子女进行一些照顾是无可厚非的。而且,现在即使能取消“显性”照顾政策,一些隐性照顾还是无法取消。
这在某高校招办老师处得到证实。据他介绍,高校教职工对取消特殊照顾政策一事怨言不少,甚至有教师因此打算调到其他没有取消特殊照顾政策省份的高校去工作。目前,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凝聚人心,高校对本校教职工子女多多少少还是会有所照顾,比如让他们到独立学院注册学籍,但可以在本部就读。但由于湖北省加大对学籍的管理,这些学生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拿到本部的毕业文凭,而只能拿独立学院的文凭。
(综合中国青年报等报道)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