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深圳商品房销售将逐步走向现房销售,且至2010年,深圳将新增各类住房69万套。
    这是深圳于8月18日公布的“住房建设5年规划”的内容。 在土地集中放量的同时公布这一5年规划,喻示深圳的楼市调控全面深入。
    在这部规划中,不但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量远远打破了过去3年每年不超过1平方公里的限制,而且还大幅提高了土地的容积率,使得今后5年内每年新增的住房供应量将大大增加。
    “该规划画了一幅未来5年深圳住房建设的蓝图,房地产市场结构总体上将比当前的不合理现状有很大的改善。”深圳房地产研究所负责人王锋解释,5年建房规划的核心问题就是调整住房结构,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随着规划的逐渐实施,深圳单套住房的总价和均价都将会有一定幅度的回落,将能够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需求,与其实际收入水平相适应。
    商品房走向现房销售
    8月18日,深圳市国土房屋局与规划局公布了《深圳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此规划是对深圳市近期住房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的法定依据,与《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共同承担对全市住房建设的综合调控重任。
    规划内容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深圳将提高商品房销售门槛,对新出让的商品住房项目,逐步推行竣工验收后销售的模式。尽管这一部分内容在规划中所占比重不大,但这就意味着,深圳商品房即将全面走向现售。
    “5年内,深圳市将规划建设各类住房69万套,其中商品住房55万套、政策性住房14万套。后者包括经济适用住房2.6万套和公共租赁住房11.4万套。争取5年内常住人口住房能够达到户均一套。”
    这段描述给了深圳众多的无房者莫大的希望。
    规划中不但强调了户型面积90平方米住房应超项目总开发面积七成,还细化规定了今后每年将建设各类住房的计划。
    按照规划,新增住房用地主要集中在深圳市关外即宝安、龙岗区域。
    有专家表示,随着深圳房价持续的上涨,深圳的白领以后购房的主要区域将被迫选择关外。市区内白领阶层能承受的每平方米万元以内的房子以后将变得稀有。
    深圳市将重点建设一批适应中低收入者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政策性住房(含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应合理选择建设地点,重点发展地铁周边以及交通和生活便利地区。
    另外,深圳今后还将适当提高住房建设开发强度。特区内容积率不低于3.3,特区外容积率不低于3,意味着深圳市新建住房密度都要比以前高。
    该规划还对多种模式建房作出了积极的尝试,提出将政府查处没收的违建住房转为公共租赁住房。
    对于“双限”商品房,深圳国土部门有关人士表示,一旦建设部下发有关通知,深圳市将会尽快试点推行,以限制地价和房价较快上涨。
    未来5年房价将回落?
    “规划是一种平衡实现个人住房需求的模式,市民可以有计划地买房,没有必要去抢购。”王锋表示,在未来5年中,尤其是建房计划每年都会均衡推出,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购房计划。比如今年公布的土地出让计划和建房计划,将会在明年中期推出。
    深圳国土部门2006年住房调查结果表明,至2005年底,深圳市住房总建筑面积为24537.18万平方米。
    依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2010年深圳市常住人口将达到900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因此,到2010年,深圳市住房总需求为5700万平方米。
    住房规划显示,未来5年深圳市住房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规划期末,基本实现常住人口户均拥有或租住一套住房,完全解决双困家庭的住房问题。
    王锋预计房价将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但是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却持不同观点:“深圳未来的住房需求到底有多少,新增住房到底能否解决深圳的供需矛盾,并不是一个很容易搞清楚的数据。”陈劲松认为,深圳的城市人口还处于年轻的状态,虽然城中村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居住问题,但住在城中村里的多是单身青年,他们在未来会成家、生子,产生更高的换房需求。
    陈劲松认为,“这个目标公布后,还可以改变过去市场上对深圳已经再没有空地建房的看法。它是一个信号,可以让大家明白,深圳还是有很多建房余地的。”
    王锋赞同陈劲松的这一观点,他坦言:“虽然这部规划的本意并不是单纯地抑制房价,而是要落实中央的调控政策,但在这5年中,一下子供应这么多住房,肯定对平抑房价有所影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