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讯: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7月份进口豆粕37036吨,略高于6月份35997吨的豆粕进口量,1至7月的进口总量达到了623724吨,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0.84倍,这也使得我国5年来首次成为豆粕的净进口国。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最新预测,2005/06年度中国豆粕进口预计高达90万吨,高于上年的6.9万吨,同期中国豆粕出口则将会降低到35万吨,低于上年的63万吨。
进口增长本应是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所致,但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国内豆粕市场需求始终低迷不振,上半年国内豆粕价格持续走低。这样便出现了一方面是国内豆粕市场低迷,而另一方面进口却不断增长的怪象。
价格因素导致进口大增
受禽流感疫情和国内供给有余因素影响,国内豆粕价格基本在低位运行,但国际市场尤其是印度、阿根廷等国豆粕相比之下价格更低,优势明显,导致我国豆粕进口量大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至6月份我国从印度进口豆粕50.1万吨,同比增长17.8倍,巴西和阿根廷对我国豆粕出口也从无到有,分别达到7.1万吨和1万吨。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也使豆粕进口成本降低,这就使得进口豆粕更加有利可图。以广东为例,黄埔港目前还有近6万吨的进口豆粕库存。
尽管现在豆粕市场需求疲软但不等于消费量下降,因此便出现了市场低迷进口却增长的局面,在此情况下进口豆粕在国内低迷的市场氛围下抢夺国内份额。
进口激增冲击国内市场
进口激增对国内豆粕市场形成较强的打压作用。李科表示,从目前来看进口豆粕到港集中在广东和山东,而这两个地区恰恰是豆粕的生产大省,对当地豆粕销售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加上今年国内发生禽流感疫情,养殖需求情况不明朗,造成国内豆粕需求疲软,因此,国内压榨企业普遍采取部分停机的方式,以加快库存豆粕的销售,对大豆的需求由此减少,而豆粕进口数量的增长将进一步促使国产榨油大豆销售困难。
同时,豆粕进口激增将对国内大豆压榨行业带来冲击,损失大豆压榨行业的产值、利润、税收以及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本来,我国大豆压榨能力已经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激烈,油厂压榨利润因此而不断缩减,近年来外资大量介入,以超低的销售价格打压国内油厂,企图控制和垄断整体压榨行业,这也使国内豆粕销售竞争更加复杂化。
对于未来豆粕的进口趋势,李科认为,影响豆粕进口增长的因素不会继续下去,随着国际市场情况的变化,豆粕进口步伐也许会趋于减缓,4、5月豆粕进口量达到高峰,而目前7月份的豆粕进口数量已有所下降,预计下半年豆粕进口增长情况将有所改善。
相关链接
从豆粕出口国到进口国的巨变
1996年之前,我国豆粕的产量大于国内消费量,是主要出口国之一。1994年,国内豆粕产量的50%用于出口。后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规模扩大,国内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也急剧上升。国内豆粕生产成本较高,国际市场豆粕价格远低于国内价格,大量廉价豆粕进口到我国。
1996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由净出口国转变成净进口国,进口量达188万吨,1997年豆粕进口达347万吨,约占国内豆粕产量的一半。1998年,大豆、豆粕进口量分别达到创记录的319万吨和373万吨。1999年以后,由于我国对进口豆粕征收增值税,豆粕进口数量开始减少。2001年下半年,我国豆粕供给总量出现过剩,2002年国家调整了豆粕的出口退税政策,将豆粕出口退税税率从5%调整为13%,对豆粕出口给予全额退税。而在2004年和2005年两年里,因禽流感问题人们减少食用鸡肉,导致家禽消费量普遍减少,中国的豆粕需求放缓,2004年和2005年我国进口豆粕分别为55451吨、20.63万吨。
制作:中华商务网 https://www.chinaccm.com
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述文章内容没有利害关系。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