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江苏省卫生厅宣布,从9月1日起,全省二级以上(含二级)公立医院将开展单病种限价,并确定了45个病种供医院选择。但记者昨日在采访中却意外发现,时限已到,没有一家医院能够拿出“限价”的具体方案。
“三难”让医院挠头
在采访中,南京市多家医院院长对记者坦言,“单病种限价”前期准备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选病种难、测算病种价格难、制定临床路径难,如“三座大山”压在医院头顶。
难处一:选病种难。南京儿童医院方明副院长说,儿童医院“一期标准”是在45个备选病种中挑出5个,看似简单的选择耗费了十几个科主任一个下午的时间仍未有结果。呼吸科一位主任认为:“内科患儿病情变化很快,很可能送医院只是感冒发烧,过几天转成肺炎。或者原本是肺炎的患儿出现并发症。而且内科患者病程长短不一,或者有些病目前还无法根治”。方明说,讨论桌上,内科病种实行单病种限价已经被否认。
难处二:测算病种价格难。选好病种后的定价,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根据要求,医院必须找出该病种前三年所有就诊患者资料,计算出所有花费的平均数,然后同比下降5-10%。各家医院表示,测算成本是难中之难。比如降血糖的药,从6-7角的到7-8元的不等,医院如何选取“中间价”?一些间接的成本,比如医生的劳动成本如何“定价”?
难处三:病床临床路径难制定。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马剑平表示,任何疾病都是个体的治疗,连一个普通的感冒都会因个人体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疾病有着太多不确定因素,而现在,必须给限价的病种上个“框”。
院长对执行有“四忧”
院长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单病种限价”执行后究竟是什么样“心里没底”。几位院长还道出自己的忧虑。
担忧一:全涌入大医院,医院会不会不堪重负?省人民医院马剑平副院长表示,单病种限价限的是价格,但是首先质量控制是前提,如果患者纷纷涌入大医院进行手术,使得原本就很拥挤的大医院更加“人满为患”。
担忧二:超支部分由医院买单,成本如何消化?南京某医院院长指出,超出定价标准的费用要由医院承担,但这一块在财务上政府有没有补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陈宝安副院长表示,如果要给一个手术定价,不得不考虑到住院成本,但是,如果病人来的当天排队照不上B超的话,就会增加住院的成本。
担忧三:价格战会不会导致医院之间的恶性竞争?一家二级医院的办公室主任向记者坦言:对于单病种限价,谁都不愿意做“出头鸟”。因为一旦某家医院的限价措施出台后,几乎所有医院都会“盯”着你:你的价格定得高了,立即就会有医院趁势压低价格。
担忧四:单病种限价的推行,也给医院带来了风险。比如阑尾炎患者,本来腹透检查时确定是单纯性阑尾炎,但把腹腔打开后发现已经化脓了,出现这样的情况,停止手术已不可能,但是按什么收费呢?正常收费家属会认为是医院在搞猫腻,按单病种收费医院就会赔本,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医疗纠纷的增加。
专家说法
虽然"苦口"但确是"良药"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管理系有关专家指出,单病种限价收费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发达地区得到推广。单病种限价对于患者和医疗保障部门都有好处,对于规范医院的医疗行为和收费也有帮助。单病种限价的核心理念是规范医疗行为,限制乱检查乱收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给一些医疗行为上“紧箍咒”,倾向于患者的利益。专家认为,单病种限价虽不是解决群众看病贵的灵丹妙药,但在目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政府投入少、医疗保障水平低、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政府对医疗市场监管不力等产生“看病贵”的大背景下,仍不失为一剂良药。
本报记者 蔡蕴琦 于丹丹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