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调控工作座谈会传来重要消息: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坚决遏制各种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结合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及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土地管理措施,不难看出,加大土地调控力度,进一步收紧土地“闸门”,犹如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近期,国务院就土地管理问题更是频频出手: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并向地方派驻国家土地督察局;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必须采取更严格的管理措施,切实加强土地调控;8月13日,全国土地调控工作座谈会在昆明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对进一步加强土地调控工作进行了部署。
可以说,加大土地调控力度,进一步收紧土地“闸门”,既是解决当前土地管理失控状况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迫切要求。
尽管经过长达3年的治理整顿,但从目前情况看,违法违规用地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土地“闸门”并没能真正把住。国土资源部去年对16个城市进行卫星遥感监测发现,违法用地宗数占新增建设用地总数的近60%,面积占近50%,个别地方甚至高达90%。从今年初步摸底情况看,这一势头还在上升。
土地管理一旦失控,随之而来的则是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过度扩张,用地结构不够合理,土地利用粗放,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无法得到真正落实。
历史经验表明,严格土地供应,控制建设项目“落地”,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预计,国家将从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收紧土地“闸门”:包括严格土地执法、对土地收益分配机制进行调整、提高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以及强化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责任。
加大土地调控力度,进一步收紧土地“闸门”,从当前看,可以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增长速度过快,避免经济增长水平大起大落;从长远看,能够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总之,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视。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