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七成人认为开始有市民待遇
●浙江:子女入学普遍享“同城待遇”
●上海:百万人加入工会获维权保护
本报讯 综合各地消息:拥有2600多万名农民工的长三角地区正在通过各种措施,让这些为地方发展勤奋努力的异乡人成为新的“长三角人”。
位于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的恒力集团,拥有一片被外来工称为“恒力之家”的宿舍区:每间宿舍都干净整洁,配有空调、卫浴等设备,楼里还设有超市、网球场、乒乓室、桌球室、图书馆、小饭店等,外来农民工无需外出即可享受便利的生活。
这家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公司外来农民工有6000多。建厂之初,因大批员工居住在集镇、农村,引发各类矛盾比较突出。在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的倡议与支持下,公司先后投入1.8亿元建了17幢宿舍楼,全部供外来农民工居住。同时,公安与企业加强合作,由1名民警和2名协管员进驻宿舍区,推进规范化管理。
以恒力为典型,吴江市的公安部门积极推进集宿管理经验,在全市建了850个“员工之家”和12个“民工公寓”,全市40万外来农民工集中住宿率达71%,居江苏省前列。
拥有1000多万农民工的江苏省,在农民工集中的苏州、无锡等地已建起一批集中居住的农民工“安居工程”。苏州有70%以上的农民工住在政府花钱盖的公寓,无锡市投资10亿元兴建了5200多个农民工集中居住区(点),集中居住的农民工达50%。
江苏省日前一项对3000名农民工的调查显示,70%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开始享受到“市民化待遇”,75%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浙江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绍兴、嘉兴等地,投入大量资金,在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周边建起了大批集农民工居住、教育培训、管理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安心公寓”、“建设者之家”、务工人员居住中心等,内有电视室、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篮球场、菜场、商店等配套设施,以低价廉租的形式租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
父母亲千辛万苦外出打工,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子女成人成才。对此,浙江各地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上,普遍实行“同城待遇”,通过公立学校扩招、私立学校招生、建设农民工子弟学校,以及千方百计减免困难学生的入学费用,设立各种“希望工程”基金、“爱心”基金、发放“教育券”等多种渠道,保证农民工子女有学上、上得起学。一项统计表明,在浙农民工子女入学率达到96%以上。
除了生活趋于安定,长三角的农民工也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政治和社会权利。农民工徐汉祥今年8月当上了拥有8000多名员工的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工会副主席。这家公司现代化的大型船舶总装厂,有农民工7000多人。公司的18个劳务队都建了工会,4000多名农民工成为工会会员。
上海市总工会从2004年起加快农民工的工会组建工作,目前有100多万人成为会员,约占总数的14。上海市总工会主席陈豪强调,进城农民工是上海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由于他们流动性大,自我维权能力弱,更需要工会组织的保护。
在杭州、苏州、温州、绍兴、义乌等地,人们已经改变过去对外来工诸如“打工仔”、“打工妹”、“外地人”等传统叫法,而称之为“杭州新市民”、“新苏州人”、“新温州人”、“新绍兴人”、“新义乌人”等。有专家认为,这是农民工从最初的被排斥、被歧视,到逐渐被认可、被接纳直至融入当地社会、实现人格平等、和谐共处的一次历史性演进,由此带来的本地人与外地人的感情融合、生活融洽、思想融通的效益,不可估量。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