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虚假违法广告 消费者呼吁重拳出击——广告公信度调查报告
报告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
近几年来,广告市场发展迅猛,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2005年期间,全国广告营业额年平均增长14.8%,2005年达到1416亿元,位居世界第五。 然而,当前夸大宣传的虚假违法广告虽屡经整治仍随处可见,广大消费者因受虚假违法广告误导消费的现象不再少数,有的甚至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极大损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仅2006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系统受理涉及广告虚假宣传的投诉5483件。
今年7月18日,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工商总局两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自8月1日起,所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暂停播出介绍药品、医疗器械和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通知》印发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广大消费者十分拥护,对净化广告市场起到了一定作用。
为了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对广告市场的整顿工作,加强对虚假违法广告的社会监督,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反映广大消费者对广告市场的意见,中国消费者协会和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频道于6月21日-8月18日共同举办了“广告公信度”网上问卷调查活动,得到12927位网民的响应,部分网民还积极留言,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一、超过2/3的网民对商业广告不信任
当问及网民“对目前商业广告宣传的总体评价”时,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很不信任
”和“较不信任”的比例分别为46.4%、21.2%。回答“一般”的比例为14.7%。回答“较信任”和“很信任”的比例分别为10.1%、7.6%。详见图1。
图1 对目前商业广告宣传的总体评价
可见,网民对商业广告不信任(回答“很不信任”和“较不信任”)的比例超过2/3。
二、近1/4的网民认为小广告最不可信
当问及网民“哪种媒体上的商业广告最不可信”时,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小广告”的比例最高,为24.6%;其次是“电视”,比例为22.2%;排在第三位的是“网络”,比例为21.1%。详见图2。
图2 最不可信的媒体商业广告
可见,近1/4网民对小广告最不信任。
三、医疗、保健食品和药品成为虚假违法广告重灾区
当问及网民“虚假宣传问题最严重的产品或服务领域是什么”时,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医疗”的比例最高,为15.0%;其次为“保健食品”,比例为12.8%;排在第三位的是“药品”,比例为9.9%。回答“美容服务”和“化妆品”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分别为9.0%、8.0%。详见图3。
图3 虚假宣传问题最严重的产品或服务
可见,相对而言,网民对医疗、保健食品和药品广告中虚假宣传最为关注。由于医疗、保健食品和药品等方面的消费与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密切相关,消费者容易受到虚假宣传广告的误导,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四、2/3的网民受到过虚假违法广告的伤害
当问及消费者“最近一年来,是否有过因相信某商业广告宣传而权益受损的经历”时,调查结果显示:回答“有”的比例是67.8%,回答“没有”的比例是32.2%。
可见,超过2/3的网民受到过虚假违法广告的伤害。
五、近四成网民受到虚假广告伤害后通常“忍了”
当问及网民“遇到虚假违法广告伤害后通常的处理方法”时,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忍了”的比例最高,为38.6%;其次是“向监管部门举报”,比例为20.9%。详见图4。
图4 遇到虚假违法广告伤害后通常的处理方法
可见,近四成网民受到虚假违法广告伤害后通常“忍了”,自认倒霉。
六、超过四成网民认为广告发布媒体最应承担虚假违法商业广告发布责任
当问及网民“发布虚假违法商业广告后最应当追究谁的责任”时,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发布媒体”的比例最高,为41.3%;其次是“监管部门”,比例为29.1%。详见图5。
图5 发布虚假违法商业广告后最应当追究谁的责任
可见,超过四成网民认为广告发布媒体最应承担虚假违法商业广告发布责任。
七、对于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的主要参与者,近1/3的网民建议停止其广告业务
当问及网民“对于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的主要参与者,哪项处罚措施最有效”时,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停止其广告业务”的比例最高,为32.6%;其次是“处广告费用1-5倍的罚款”,比例为31.0%。详见图6。
图6 对于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的主要参与者,最有效的处罚措施
可见,对于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的参与者,近1/3网民建议停止其广告业务。
八、近八成网民认为名人代言虚假违法广告应承担连带责任
当问及网民“如果名人代言的广告被认定为虚假违法广告,您认为名人应该承担责任吗?”时,调查结果显示:回答“承担连带责任”的比例为78.2%,认为“不承担责任”的比例为21.8%。
可见,近八成网民认为名人代言虚假违法广告应承担连带责任。
九、结论和建议
1、调查结果显示,超过2/3的网民对商业广告不信任。调查结果还显示,近1/4的网民认为街头随处可见的小广告最不可信。可见,目前市场的广告还不能让广大消费者放心,特别是无孔不入的非法小广告,更是让消费者反感。为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小广告的治理,还广告市场一片净土。
2、调查结果显示,网民认为医疗、保健食品和药品广告中虚假宣传问题相对严重。医疗、保健食品和药品等事关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大了广告内容的审查力度和非法广告的整治力度。卫生监督、食药监督部门依照《广告法》有关规定,应对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实行发布前审查出证。为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紧密合作,采取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广告前置审查力度,另一方面要严厉查处夸大虚假宣传广告行为。
3、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的主要参与者,近1/3网民建议停止其广告业务。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四成网民认为广告发布媒体最应承担虚假违法广告发布责任。各类广告最终是通过各类媒体传达到消费者的。媒体应严格自律,对播出或刊登的广告要严格审查,切实把好广告播出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违规媒体的处罚,责令媒体对发布的夸大虚假广告自我澄清,严重违法的坚决停止其广告业务。
4、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网民认为名人代言虚假违法广告应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各类媒体广告中,出现了不少影视和体育明星代言广告,部分广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为此,呼吁广大影视和体育明星,要珍惜自身荣誉和形象,不要充当夸大宣传和误导消费的帮凶。
5、调查结果显示,2/3的网民受到过虚假广告的伤害,近四成网民受到伤害后通常“忍了”。为此,建议广大消费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识别夸大虚假广告的能力。有关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切勿相信下列广告:含有“安全、无毒副作用或无依赖”等承诺,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或“最新技术、最高科学、最先进制法等绝对化的用语和表述”等内容的保健食品广告;切勿相信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比较,或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等内容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广告;切勿相信含有贬低他人,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利用患者或者其它医学权威机构、人员和医生的名义、形象或者使用其推荐语进行宣传,冠以祖传秘方或者名医传授等,或单纯以一般通信方式诊疗疾病等内容的医疗服务广告。同时,呼吁广大消费者发现虚假广告或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后及时向工商、卫生、药监、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举报,或反映给消费者协会。
附 调查问题:
>>>进入2006企业公众形象监测评价平台 (责任编辑:丁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