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峰
凭借三年前的一笔小买卖,旗下已拥有中信银行和中信嘉华银行的中信集团,可能获得第三张银行牌照。记者了解到,作为中信嘉华的全资子公司,中国国际财务公司可能将按照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转制为一家新银行。
中信嘉华公共关系部有关人士日前向记者表示,“中信嘉华正在筹划国际财务的中长期转型策略,但目前没有具体细节可以披露。”据称,中国国际财务公司目前仍运作如常,中信嘉华将在适当的时候向外界公布其转型为银行的计划。
根据银监会上月中旬向部分外资银行下发的新《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意见征求稿,现有3家外资财务公司(社会性)必须转制为银行或是停业。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国际财务公司正是其中一家。
对于记者是否计划拥有第三张银行牌照的询问,中信集团办公厅主任张原生昨日表示,目前尚不便发表评论。中国国际财务公司有关人士则告诉记者,这取决于上级公司的总体规划。
2003年10月21日,中信国际金融(0183.HK)公告称,其全资附属的中信嘉华银行已与中国国际财务公司的现有股东签约,收购后者全部股权。收购中国国际财务的价格是89.67万美元,为其2002年12月31日经调整后的资产净值的1.1倍。资料显示,中信集团持有中信国金55%的股权。
由于当初获得国际财务的成本较低,并且能借着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东风”,而获得一张新的银行牌照,中信集团可谓是得到了意外收获。某外资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认为,虽然没有关于银行牌照明确、细节的条款,但申请一张银行牌照并非易事,尤其是一张中资银行的牌照,价值就显得更大。
未来转制为银行的国际财务,尚不能清楚其性质是属于外资银行还是中资银行,因此该牌照的价值目前难以判定。不过,参照此前的银行收购案例,收购价格对净资产的溢价中,牌照亦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于已拥有两家银行的中信集团而言,还可能面临如何处理一家新“子银行”的问题:经营还是转手?现任中信集团董事长的孔丹曾在今年8月表示,作为集团的“银行双子星”,中信银行和中信嘉华银行不会合并。“两者经营环境不同,因此不存在合并条件及需求。”由此可见,中信希望旗下的银行能够为不同区域和类型的客户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合并到同一家银行中去。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