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投资、信贷、外贸顺差增长过快,既有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正常的原因,也有改革不到位的体制性和政策性根源。
我国尚处工业化早期,即使产能过剩,产业和技术升级的空间都还非常大,而且人均收入增长较快,居民和企业的储蓄倾向都很高,投资增长的速度自然较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形成了许多很有竞争力的产业群聚,使得大批以出口为导向的外资将我国作为出口基地;同时,我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也吸引了大量以进入我国市场为目的的外国直接投资。这些外资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投资和经济增长率。在经济快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房地产需求增加,较快的房地产业投资增长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从现存体制性和政策性因素看,一是银行业过于集中。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业为主,且集中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结果是:(1)资金回报率高、又能增加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包括服务业,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减少了就业机会,扩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平均,也提高了储蓄倾向;(2)靠银行融资支持的大项目,往往轮番集中于少数几个行业,例如,汽车、房地产、建材、能源等,出现投资过于集中。
二是地方政府的行为。地方政府对GDP增长率较重视和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使地方政府无论从政绩还是从财政收入考虑,都有动力以各种办法来刺激投资。这些投资都直接、间接有利于地方政府,但对整个国民经济来说,有很多会是重复投资、过度投资。
三是外资、外贸政策。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是一个既缺资金、又缺外汇的典型“双缺口”经济。为弥补外汇缺口,我国政府在1985年采取了出口退税政策以鼓励出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了增强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又再次强化了这个政策。同样,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填补资金缺口,采取了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这些政策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使外贸快速增长,外资大量涌入。从1994年开始,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年年出现巨额双顺差,这些政策仍然继续沿用。
四是房地产投机性需求。照理在供给快速增加、空置面积很大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不会不断上涨,出现这种异常现象是由于:(1)我国一些有钱的人,把购房作为投资,买来的房子空着没人住,属于投机性需求;(2)我国允许外资进入房市,成为资本账户尚未开放下的一个漏洞,有些外资为了投机人民币升值,而投资于房地产,这样既增加了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也抬高房价。
目前我国生产、金融、外贸都处在一个较宽松的环境,应利用这个时机,解决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问题。长期问题的解决有一个过程,因此需要长短措施结合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一,控制投资和信贷增长过快。为抑制当前过快的投资和信贷增长,央行采取的定向票据和提高准备金率以减少银行过度充足的流动性,同时运用窗口指导,加强银行在贷款时对贷款企业的行业准入和贷款条件的审查和要求。这些是在当前条件下的必要短期调控手段,视情况还可以再加强这些措施。
第二,降低银行贷款过度集中于大企业和少数行业。短期内应该要求商业银行遵照有关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从长期来讲,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地区性中小银行,降低银行集中度,尽快将有关政策落到实处。
第三,减少地方政府的过度投资。从短期来看,最好的办法,一是管住地根,控制土地开发的总量;二是加强“招拍挂”的政策,使地价向市场价格回归。从长期看,必要的措施包括: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降低地方政府为税收而过度刺激投资的积极性;禁止地方政府用不符合国民待遇原则的政策吸引投资;按照科学发展观重新制定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体系。
第四,改革外资、外贸政策。在坚持对外开放和遵守WTO的承诺的基础上,改革在“双缺口”条件下形成的政策,其内容包括:实行“两税合一”,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和税收政策;根据各产业的情况,降低甚至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将来有必要时再考虑恢复。
第五,抑制房地产投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房地产的“使用需求”将不断增加,房地产应该成为支柱产业。但是,对于房地产的“投机需求”如不给以抑制,不仅多数居民和企业正常的“使用需求”因为价格过高无法得到满足,还可能出现房地产泡沫和金融危机。为了抑制投机需求,除了“国八条”、“国六条”和建设部等9部门的“十五条”政策外,还可考虑征收物业税,按房地产的面积每年付税;征收房地产转手交易时的资本获益税,使房地产涨价收益的一大部分回馈社会。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