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体制改革终于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天津、浙江、山东、四川和陕西9月5日设立邮政管理局,接受国家邮政局的垂直领导,其他省份的邮政管理局也将陆续设立(《人民日报》)。这标志着在“政企分开”的大原则下,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迎接市场竞争。
在邮政法尚未修改的大背景下,这项改革多少有些出人意料。长期以来,国家邮政局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其身份的双重性一直颇受争议。实行政企分开之后,国家邮政局可以以更加超脱的身份,主持邮政法的修改工作。然而,就像电力体制改革那样,邮政管理体制改革会不会换汤不换药,未来的邮政法会不会强化国家邮政专营地位等问题,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脱胎于国家邮政局的邮政行业监管机构,与传统的国有邮政经营管理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规则的制定、市场监管方面,新组建的邮政监管部门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人们还需拭目以待。因此,在这项改革尚未全面铺开之前,有必要对邮政体制改革的思路作一番审视。
我们认为,邮政体制改革还是应该回到邮政法的框架内,通过修改邮政法,赋予邮政监管机构明确的法律地位。如果“先玩游戏,再制定规则”,那么势必会加大邮政体制改革的成本,产生不必要的纷争。所以,邮政体制改革应当采取下列步骤:
首先,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审议邮政法修正案。通过完善邮政法,明确监管机构的职能,理顺邮政市场关系,建立良性的邮政市场竞争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市场监管不偏不倚,对国企,民企和外资企业做到一碗水端平。
其次,在邮政法没有修改之前,国家邮政局应考虑按照业务分工,组建具有独立竞争能力的集团公司,全面参与市场竞争。改革实践反复证明,实行行业归并之后,固然减少了监管的难度,但在客观上却削弱了竞争。如果不同行业、不同投资主体能够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多元化经营,那么,无论是金融领域的竞争还是邮政行业竞争都将会更加激烈。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整合内部资源方面,同时要依法放开竞争性领域的市场准入。如果邮政体制改革不但没有减少行业壁垒,反而巩固了行业壁垒,那么,这场改革不会成功。
不能否认,国家邮政承担着普遍服务的职责,西方国家的邮政私有化改革同样面临着邮政普遍服务的难题。有些国家通过邮政行业组合式改革,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了邮政行业的整体效益;有些国家通过业务分工,较好地解决了邮政行业参与市场竞争与提供普遍服务之间的矛盾。我国邮政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把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网络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全国性的大市场。如果国有邮政经营企业仅仅想着通过行政垄断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中国的邮政改革不但不会得到公众的普遍支持,反而会引起社会的不满。
第三,针对我国邮政行业争议较多的问题,国家邮政局应当成立专案小组,分别处理。针对特快专递市场千军万马恶性竞争的局面,国家邮政局应当出台相应的资质标准,防止邮政经营企业良莠不齐,给消费者造成损害。针对邮政衍生产品(譬如邮票)经营问题,国家邮政局可以根据邮政法的规定,全面承担市场监管责任。当前,国家邮政局应该“抓住中心(规范邮政产品交易活动)、放开两头(鼓励邮政产品的创新性生产和市场开拓行为)”,繁荣邮政市场,打击不法邮政产品交易活动。
总之,邮政体制改革应当从理顺内部关系入手,把邮政法的修改作为重要契机,借助于邮政法建立全新的邮政行业监管模式。当前这场改革已经跨出了前进的一步,而在未来,邮政监管部门能否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能否在竞争性领域放开市场准入,将成为决定邮政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