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在杭州市体育场路的天和大厦602房间,刚刚从香港考察回来的杭州市经济委员会医药化工处处长王明兴脸上掩不住疲倦。在杭州将新医药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加速推进的今天,仅有5名工作人员的医药化工处仅用忙和累来形容工作强度已经不能表达全部的重负。 在王明兴看来,杭州医药行业从全国来看成绩固然可圈可点,但是繁荣的背后仍存在诸多问题,在敲定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后,这些问题仿佛更加突出,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杭州医药行业未来的走势。
    ■外资企业创造繁荣
    王明兴告诉记者,目前全市有医药企业400多家,专业制药企业69家,其中有30家是外资企业。
    去年,杭州医药行业产销平稳增长,利润增幅不大,各子行业的发展速度差距进一步拉大,呈现阶梯式增长态势,其中外资企业成为行业龙头的趋势明显。比如,医疗器械行业在外资企业眼力健、泰尔茂等重点企业的带动下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销售产值13.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22%;实现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24.41%,发展速度居各子行业之首。生物医药行业同样是在外资企业九源基因、艾康生物、澳亚生物等带动下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累计完成销售产值6.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66%;利润与去年基本持平,在全行业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增大。而内资企业占据主导的化学制药和中药行业全年则出现了持平甚至下降的趋势。去年,杭州中药行业受龙头企业负增长影响,全年完成销售产值25.67亿元,同比仅微增1%;实现利润4.36亿元,同比下降近1%。
    今年1~6月份,杭州医药工业整体增产减利的状况更加突出。而如默沙东、赛诺菲、泰尔茂、眼力健、艾康生物、惠松制药、大冢制药等外资(合资)企业在2005年整体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今年生产经营再上台阶,已成为杭州医药工业的中坚力量。默沙东在2004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2005年实现质的飞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1.1亿元,增长19.62%,在总量上超过传统龙头企业正大青春宝,首次坐上全市第一的位置。泰尔茂通过增资扩股、引进电子类医疗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等方式,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均在20%以上。艾康公司注重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在继续抓好体外快速诊断试剂等主导产品的同时,大力开发生物芯片、药物筛选系统、新型电子医疗器械等新产品,公司保持较快增长,2005全年销售产值增幅在30%以上,连续两年入选《福布斯》中小企业“中国潜力100”榜,并首次列入杭州市100家重点工业企业。大冢制药引进日本先进生产工艺和高技术含量产品,全年实现快速扩张。惠松制药以其植物药提取物优良的品质和稳定的外贸关系持续快速增长,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幅接近30%,成长为杭州市植物药提取物出口的主力军。
    ■内外资企业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王明兴介绍,去年杭州10家国内重点医药企业发展速度有所减缓,整体发展速度不快,带动效应未能充分显现。10家企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实现利润分别占统计企业总量的69.32%和75.41%,所占份额比上年同期分别降低约1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中小企业亏损明显,经营利润普遍下降。2005年列入统计口径的我市医药工业企业中有12家出现亏损,全部为中小企业,亏损额平均超过500万元。企业经营利润下降情况尤为突出,利润同比负增长的中小企业占中小企业总数的40%以上。同时产成品全年存货比上年同期增长35.54%。
    王明兴表示,当前医药工业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医药产业政策变化及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等客观原因,有市场大背景变化的影响,有竞争带来的结果,也有杭州市医药工业产品结构单一,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产业化步伐不快等主观原因。而同处于杭州区域内外资发展的迥然不同也折射出国家政策方面的“不同待遇”。
    杭州在“九五”“十五”期间为引进外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除了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外,在土地、工厂建设等方面也给与优惠。外资进入之初都是以合资形式存在的,但是入世以后,独资倾向明显。以民生药业为例,1995年以一个车间作价与法国赛诺菲合资,占有45%的股份,在独资浪潮中,赛诺菲制药逐步回购民生药业的股份而成为法国独资企业,今年赛诺菲销售产值预计突破10个亿,与民生药业持平。
    王明兴表示,目前在国家招投标政策方面对外资企业实行“超国民待遇”,一方面是内资企业以低价作为招投标的重要条件,企业无盈利空间;另一方面是外资企业的单独定价不受价格限制,甚至专门为外资产品开设招标品类,这不仅助长了医疗机构处方向高利润空间的外资产品靠拢,同时对民族工业造成巨大打击。
    杭州大部分医药企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新产品研发力量不强,科研开发投入严重不足。医药行业研发费用平均只占销售额的2.35%,能达到10%的企业凤毛麟角,个别医药龙头企业所占比例甚至低于2%,与跨国大制药公司的10%~15%相距甚远。与此同时,杭州医药研发人才不足,随着外资企业开始出现的研发向上海转移,人才的瓶颈制约将更加突出。
    王明兴表示,在上个世纪,外资企业曾在规范管理、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为杭州医药企业带来了宝贵经验,对杭州医药企业的成长和行业规范作出了贡献。但是今天,有着十几年内外资共生的杭州医药企业面临新的课题,在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的同时,如何保持行业和促进民族医药的健康发展,行业的调整已经摆在面前,这不仅需要杭州努力,更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方剑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