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一直在关注中国工商银行在国内和香港市场以A+H的方式实施IPO。尽管目前工行的A+H发行方式遇到了一些难题,如在信息披露方面,国内和香港有着不同的规定。按国内新股发行的规定,企业应根据行业估值和收益预期,公布发行价格区间,为投资者认购提供指引,而香港上市企业则不允许公布这一区间。 同时,两地市场在收益预期以及企业发布招股说明书的时间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我们认为,这只是一些技术障碍,完全可以在实践中解决。
早在今年3月,当市场热论国内大型企业纷纷寻求海外上市,担忧优质国企海外上市引发国资流失以及加速国内证券市场边缘化等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提出:A+H模式是平衡市场需求的有效手段。我们的观点是,无论在市场容量、制度完善程度以及投资者素质等诸多方面,国内证券市场尚无法承担大型国企上市的重任。A+H股的方式是化解这一矛盾,并以此推动国内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的具体可行的方式。
从大的方面看,我国A股经过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长达四年的下跌,又经过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估值水平已经降到了很低的程度。与此同时,国际上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认同度却在不断提高,我国公司在境外上市的股票近年普遍大幅上涨,H股近3年上涨超过2倍,估值水平也大幅提高。考虑对价因素后,目前A股与H股的估值水平和股价水平已经接轨,并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倒挂。
其次,从满足国内投资者对大型蓝筹股的迫切需求方面看,以A+H的方式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无论是近年来不断壮大的证券投资基金,还是QFI-I、保险资金等,都发出了A股市场可投资的品种缺乏、可容纳的资金有限的感慨。为此,在A股市场还不具大量容纳大型公司能力的情况下,采取A+H股方式,或其他境内外两地同时上市方式,为我国A股市场提供大量的优质大型公司,必然吸引更多的资金从储蓄资金流入股市、更多的机构参与股市,更多的储蓄资金购买投资基金,从而加快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
具体到工行此次“A+H”的同步同价发行,我们认为,其发行成功将为今后大型企业的上市开创新路、积累经验。但鉴于目前国内市场的实际状况,对工行这样的超大型企业,要想获得“A+H”发行成功,并保持今后能够在两个市场维持健康的运行,我们同时认为,在A+H的分配比例上应当向香港市场倾斜。一方面,香港市场有大量的国际投资者参与认购,这将使工行的发行价更趋于合理,从而避免其A股出现国航现象,减少对市场冲击。
实际上,就IPO的制度方面,内地市场仍处于探索与逐步完善的阶段。近期,国内监管部门就IPO询价制度做出五个方面的重大调整,就是针对部分机构在初步询价时随意报价,最终累计投标询价时又不参与等情况,增强询价的约束力和严肃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超大规模IPO对A股造成巨大冲击。这一点,可以从中资银行股H股市场的表现来看,中行、建行、交行等在刚上市之初都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显示出境外投资者对国内大型银行股十分看好,与中行在国内A股上市以后连续下滑的现象形成反差。因比,通过两个市场的联动,工行A股有可能被H股的走势推高,从而达到提振A股市场士气的作用。(作者系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郭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