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和下游产业链的变化,使得世界磁性材料产业向中国转移
未来行业的竞争焦点在于技术和客户资源
长期看好G三环、横店东磁等个股
光大证券研究所成胜
由于生产环境优越,我们认为磁性材料行业向中国转移将成为长期趋势。 而在行业不断整合的背景下,我国未来必将涌现出类似于TDK这样的磁性材料行业巨头,长期看好G三环、横店东磁、G韵升等个股。
世界磁都在中国
世界磁性材料中心曾经经历过“从欧洲(二战前)到美国(二战后)再到日本(70年代以后)”的变迁,原因主要在于下游产业链的转移以及制造成本最优化的要求。当前,行业中心正经历又一次转移:2005年中国国内共生产永磁铁氧体29万吨、软磁铁氧体16万吨,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46.8%和55.2%;烧结钕铁硼和粘结钕铁硼的产量合计也达到约348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中国已成为世界“磁都”。
与前几次转移类似,中国成为磁性材料行业中心最重要的动力仍然来源于成本和产业链两方面:首先,中国在人力、土地、水电等方面拥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另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钕、铁磷、铁红、四氧化三锰、碳酸锶的生产国之一,在磁性材料主要原材料的获得上优势明显。其次,成本优势、充足的人力物力供给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支持了国内制造业快速稳定成长,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制造工厂”。可以说,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磁性材料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由于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其他地区能够为磁性材料行业提供如此优越的生产环境,因此磁性材料向国内转移已成为长期趋势。过去10年,国内磁性材料行业的产能扩张十分迅猛,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外企业的共同发展:一方面,国内企业生产能力在不断提高,其中还涌现出中科三环、宁波韵升、横店东磁、天通股份这类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的公司;另一方面,发达地区的磁性材料制造企业,由于本土生产成本过高,开始将产能和技术转移到其他地区,而兼具成本和产业链优势的中国则成为了首选。
演绎“强者愈强”故事
分析目前国内磁性材料行业格局,有以下三方面值得注意:首先,与历史水平相比,磁性材料下游产业,如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利润空间呈不断下降态势;其次,原材料和人力成本正在持续上升;第三,需求正逐步向高端产品转移。
成本的上升和下游产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将使磁性材料行业生存条件恶化;而产品向高端转移,则对企业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未来相关企业如果想获得稳定的收益并实现长期增长,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其一,技术领先,产品结构高端化。在此基础上,公司才能通过技术提升来抵消成本上升压力,逐步取代国外产品,同时满足下游日新月异的需求。
其二,与优质客户结成稳定合作关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公司获得稳定丰厚的收益并创立品牌,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公司高端产品的销售。
由于以上两个条件都需要以企业自身实力作支撑,因此未来中国磁性材料行业将逐步走向整合,“强者愈强”,并会最终产生类似于TDK、日立金属、NEOMAX这样的行业巨头。
谁是最佳选择
我们提出技术和客户资源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两大主题,据此,从投资的角度看,G三环和横店东磁是国内磁性材料行业的最佳投资标的。
从规模看,G三环是世界第二大和国内最大的钕铁硼生产企业,2005年产能接近8000吨,约占世界总产能的1/6;横店东磁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永磁铁氧体制造商和国内最大的软磁铁氧体制造商之一,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7.76%和7.31%。
从技术看,两家公司都基本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长期发展提供了动力。对于G三环来说,公司可量产N50以上规格的产品,VCM产品大批量供应,高温高磁能积等特殊性质的产品也已开始供货,和行业龙头NEOMAX的技术差距极小;公司控股世界第二大的粘结钕铁硼企业上海爱普生磁性器件;公司与美国MQ、德国VAC进行技术合作;公司已开发出HEV、风力发电电机等新兴产品用磁性材料。对于横店东磁来说,公司原有产品中喇叭磁、微波炉磁等技术成熟,产量世界第一;募资项目代表国内最先进水平和国际主流水平;公司技术储备基本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和TDK公司最高端的产品相仿。
在客户资源方面,通常来讲,成为优质企业的供应商是比较困难的,不但产品的性能要达到要求,而且相对于先进入的公司,往往需要将价格调低20%以上才有可能获得青睐。但由于重置成本很高,一旦成为这些优质公司的供应商,稳定的销售和可观的利润是能够预期的。G三环和横店东磁通过长期努力,目前已逐步成为国际大厂商生产链中的重要环节。相对于国外产品,其产品具有价格优势;相对于国内企业,其又在质量、管理等方面较为出色。
我们预计G三环2006-2008年EPS分别为0.33、0.45和0.60元,预计横店东磁为0.59、0.73和0.86元。分别给予“优势-2”的评级。此外,基于对钕铁硼电机产业的良好预期,我们认为G韵升也可能蕴含着较大的投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