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
9月4日,记者手中基金监管部的一份内部《证券投资基金募集情况简报》,将近期基金发行的窘境抖露无遗:经历了5、6、7三个月的火爆之后,8月份的基金发行重新跌入低谷。
截至9月3日,共有8只基金在市场销售。 在8日结束销售的大成生命周期基金,到9月3日只募集5.81亿元,这并非一个理想的数字。
更为糟糕的是光大保德信新增长股票基金。简报披露,过去的26天内,光大保德信新增长只募到了1.34亿元。
按照新基金最低募集2亿元的份额,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数字,若不能在接下来的两天内“发力”,新增长股票基金的成立堪忧。
一个月前,基金发行则是另一番景象。
5月,股票型基金再现百亿神话,184亿元——广发策略优选基金创下基金发行的新纪录,之前结束的上投摩根双息平衡10天发了64.4亿元。
6月8日,四天之内,易方达价值精选基金的首发规模超过119亿元,同日结束的交银稳健基金也募得70余亿元。
市场热情被点燃,基金发行出现了2004年后的第二次“井喷”。市场人士惊呼,股市行情火爆,基金发行的春天再度来临。
然而短时间里,基金公司就经历了天堂到地狱的痛苦。8月份发行的大多数基金,还没来得及享受春天的温暖,却已体味到了秋意。
8月8日开卖,一度号称将募集80亿元的建信优选成长股票型基金,到9月3日卖了43.25亿元,尽管由工行托管,有建行支持,最终也不得不接受被“腰斩”的事实。
如果建信优选成长40多亿的数字只是不漂亮,那么另一只银行系基金面临的就是尴尬。
中银国际收益混合型基金,同样在工行托管销售,发行期为8月30日到9月28日,据简报披露,一周过去仅募集了0.78亿。
同样在渠道上引人注意的无疑是中国邮政储蓄的首次演出。
中邮创业基金公司的第一只基金——中邮核心优选股票型,8月28日开始,近一周募集的份额是0.55亿。
缘何直线下坠
简报数据披露,截至9月3日,今年共有56只基金完成募集,总募集规模为2166.87亿元。
数月间,基金销售市场缘何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
“首先,这与8月大盘调整不无关系。前段时间大量基金发出后,给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也造成一定落差。”基金业内人士表示。
由于产品审批、渠道档期等因素,基金公司并不能够选择发行档期,市场出现波动时,基金公司无法控制。
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破解困扰新基金发行靠天吃饭的难题,有关各方应有对策,解决目前的渠道和审批现状,否则,基金业的问题永远无法得到解决。”
业内人士认为,渠道建设仍是棘手的因素。
尽管销售不尽理想,但邮政储蓄进入基金业依然具有意义:在银行独大情况下,多一种探索,有利于基金代销渠道的多元化。
部分股份制银行也表现出一定的竞争力,如浦发行销售的汇添富货币市场基金,招行负责的海富通强化回报。
“最近的发行低迷,同时也是市场出现分化的标志,品牌、业绩、投资者服务的确在影响着基金销售。”另有业内人士分析。
不过,对于基金发行的困境,业内人士认为不必过于担忧。
“其实,新基金的发行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未来持续营销的坚决推行,任何希望通过变通方式,所谓创新的捷径达到持续营销的目的,并不可取。”上述人士说。
据透露,近期,部分品牌不错的基金公司的净流入还在持续增加,持续营销的基金份额甚至胜过新基金的发行。
这就是最好的证明,业内人士认为,市场各方应该对持续营销有信心,坚持投资者教育。
当然,监管部门的引导非常重要,脚踏实地的引导投资者,而不是急功近利,追求所谓的短期利益,这样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整个基金业和全体投资者。
对此,在9月4日的基金部内部简报中,并没有给出答案,但作为监管层,是需要从积极的角度,对基金业的现状给出解答的时候。
当然,市场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的答案。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