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证券 张 刚
——第二季度各类机构持仓情况分析
摘 要
●各类机构的投资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保持较大规模增仓的趋势,QFII投资开始出现消极;
●机械设备、金属非金属、交通运输成为最被各类机构看好的三个行业;
●各类机构持股比例最高的前十只股票仅有青岛啤酒、G宝钢重叠,机构重仓股维持较高的差异;
●51家机构重仓的上市公司中七成具有高比例分配能力,5家左右具备高成长性;
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了2006年半年报的披露工作,半年报与一季报中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持股增减变化情况成为了市场普遍关注的焦点。 这些信息显露出基金、QFII、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券商等机构在6月30日的持仓状况,以及与3月31日相比的增减情况。
由于大规模扩容,大盘于7月份开始出现了调整,8月份又出现了回升,9月初维持震荡整理。市场热点此起彼伏,轮换较为频繁。在现阶段,我们不妨将6月底各类机构的持股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作为稳健型投资品种,并分析各类机构的投资风格和对后市的态度。我们将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分为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证券公司、QFII、企业年金、保险机构共六类,根据WIND系统统计的持股汇总情况见表1。
基金积极调整持仓结构
表1和表2显示,第二季度基金投资股票的市值为2158.27亿元,比第一季度增加400亿元,增幅为22.75%,而上证综合指数今年第二季度累计上涨了28.80%。
总体看,证券投资基金减持的股票数量最多,但少于新进的和被增持的之和,调仓幅度相当大。基金第二季度股票持仓占净值的比例由第一季度的77.49%上升至78.22%,说明基金经理对第三季度市场继续看好。从前十大重仓股占市值的比重看,由今年第一季度的42.10%回落至第二季度的41.76%。从持股集中度看,由今年第一季度的54.32%下降至第二季度的53.39%。基金整体的持股集中度出现了略微下降。总体看,在2006年第二季度市场冲高调整再上扬的过程中,基金有明显调整股票持仓结构的操作,虽然增加了持仓比重,但却降低了持股集中度,显示基金由钟情大流通市值的股票转向小流通市值的品种。今年7、8月份发行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有13只,预计首发总规模近300亿份,预计最多可有240亿左右投入股市,而6月份募集成立的7只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首发规模为438亿份。就是说,约500亿基金涌入股市已成定局。基金的股票投资规模将会在第三季度有所提升。
社保基金大举建仓
社保基金对市场的预期颇为乐观,今年第二季度社保基金列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持股市值合计为215.06亿元,比第一季度的123.94亿元增加了91.12亿元,增幅为73.52%。新进的股票数量最多,是被减持数量的4倍多,也超过了被增持的数量,凸现其大举新进建仓的迹象。
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达到2117.82亿元,2005年的投资收益率为4.16%,比2004年略高一点。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曾表示,社保基金中长期战略资产配置计划作出重大调整,境内股票投资将从目前总资产的14%大幅度提高到25%-30%。新增资金将达100亿元。
券商延续增仓操作
证券公司今年第二季度投资股票的市值为219.95亿元,比第一季度的159.60亿元,增加了60.35亿元,增幅为37.82%,券商有一定增仓的迹象。新进的股票数量是被减持的3倍多,是被增持的4倍多,新进建仓的势头很猛。而结合股指涨幅,整体增仓幅度不大,资金大多转向小盘股,有把握股改投资机会的目的。目前证券公司综合治理阶段性目标基本完成,正常经营的券商所欠债务大多数已清理完毕。9月份,融资融券业务将在部分创新类券商中展开,会延续一定的增仓操作。
QFII大幅度调仓换股
QFII今年第二季度投资股票的市值为200.47亿元人民币,比第一季度的184.32亿元提高了8.77%,结合大盘涨幅相比,有减仓迹象。按6月底QFII共计71.45亿美元的获批投资额度计算,被列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200.47亿元人民币市值占获批投资额度的34.17%,低于第一季度的38.71%。涉及上市公司家数由第一季度的170家增加至第二季度的193家。QFII持股中,被减持的由第一季度的9只增加至41只,被增持和被新进的股票数量也较多,凸现其较大幅度的调仓动作。
目前,我国已批准了45家海外机构的QFII资格,其中39家QFII已获批共74.95亿美元的投资额度。距100亿美元的QFII额度上限仅剩25.05亿美元。同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探索境外合格投资者(QFII)参与期货投资的可行性。
新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降低了QFII准入门槛,养老基金、慈善基金会、捐赠基金等机构主体的准入资格由三十年以上降为五年以上。如此有助于更多的境外机构能够成为QFII候选者,从而使得市场形成对QFII未来规模较大幅增长的乐观预期。更为重要的是,《办法》对QFII的账户管理制度、锁定期等均作出了积极调整,从而有望激发境外机构投资者申请QFII资格的激情。保守估计,QFII年内能够提供的增量资金折算成人民币约为200亿元。
企业年金持股规模缩减
与其它机构形成较大的反差,企业年金持股规模持续缩减。今年第二季度企业年金投资股票市值为1.08亿元,比第一季度的1.61亿元缩减了0.53亿元,缩减幅度为32.92%。被列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股票也仅剩下3只。
2005年8月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首批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名单,其中包括5家企业年金基金法人受托机构、11家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人、6家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人以及15家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可在此后的大半年时间里,市场中仅传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受托人或托管人的身份与相关企业签署了企业年金合作协议的消息,而与资本市场关系最为直接的投资管理合同的签定迟迟不见动静。根据估算,我国企业年金的存量规模近1000亿元,一旦市场启动,每年新增资金将在800亿元到1000亿元左右,虽然企业年金不可能全部入市,但估计入市比例将在30%左右,这样,企业年金将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每年供给股票市场资金约300亿元。然而,事实并不这样乐观。
保险机构潜力巨大
今年第二季度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的额度达到197.97亿元,比第一季度的70.87亿元,增加127.10亿元,增幅高达179.35%。新进的股票数量最多,是增持的3倍多,占到所持股票的70%。第二季度大规模建仓的迹象十分明显。2005年2月中国保险资金开始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继第一批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后,今年3月第二批4家保险公司泰康、新华、太平洋和太平人寿又相继拿到筹建资产管理公司的牌照。保险资金的规模不断壮大。今年4月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透露,目前保险资金实际投资股票的比例只有1%,距离政策规定的5%上限还有空间。意味着保险资金仍有能力继续扩大投资股市的规模。
近期媒体报道,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限制比例即将提高,拟议中的方案是由现规定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上调至10%。如按10%的直接入市比例测算,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理论额度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加之投资基金间接入市的资金,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总规模理论上可以达到3300亿元以上。据悉,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股票投资占投资总额不到3%,而美国2004年则达到30%。不过,比例调高并不等于保险资金会按上限进行投资。保险资金投资于基金的额度被要求在15%以内,而历史情况反映从未超过8%。来自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保险资金投资上市公司股票402亿元(包括A股和H股),较年初增长186%。
保险资金能够入市的金额确实很多,不过从历史上看,其投资仍然远离上限水平,预计会增加500亿元。
总体看,各类机构的投资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社保基金、保险保持较大规模增仓的趋势,而QFII的增仓力度大幅减缓,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的增仓幅度出现上升,企业年金维持减仓迹象。证券公司伴随着清理整顿接近尾声,和融资融券业务的展开,第三季度股票持仓将继续上升。证券投资基金的持仓市值有望在第三季度因新基金的加盟而有所提升。企业年金则在制度制约下仍不乐观。QFII操作与众不同,第三季度或有减仓迹象。
三类行业最被机构看好
从表2六类机构投资者股票持仓市值最高前三名的行业看,机械设备被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证券公司、企业年金、QFII看好,金属、非金属被社保基金、QFII、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看好,交通运输被社保基金、QFII、保险看好。机械设备、食品、批发零售三个行业的持仓市值最高,三个行业的市值比重分别为33%、23%、18%。
机械设备类行业包含的子行业较多,行业景气度各有不同,需要根据上市公司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很难一概而论。被各类机构重仓持有的上市公司所属机械设备子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其中从事汽车及配件生产制造的公司占有较大比例。国内汽车企业通过与跨国汽车集团合资、合作,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出口竞争力得到显著地提升。大众汽车公司称,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平均为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汽车零部件的价格相对较低,大众决定在中国内地的采购额,从2005年的1000万美元大幅提高到2006年的10亿美元。这一现象便说明了中国机械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金属非金属中,主要是有色类上市公司受到机构青睐。目前在半年报中预计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大幅增长的上市公司中,有色类的公司数量最多。但此行业主要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攀升的影响,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另外,钢铁类上市公司多数属于权重股,存在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潜在利好,而且是市盈率最低的一个行业板块,尽管也属于受宏观调控负面影响的行业,但仍被机构看好。
交通运输类行业,受油价上涨的负面影响较大,但仍有机构看好高速公路、机场类上市公司,主要基于这些上市公司的垄断经营优势。
食品、批发零售则属于非周期性行业,在今年央行连续出台紧缩型货币政策和中央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显然开始回避周期性行业,转而增加非周期性行业的比重,凸现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
总体看,由于保险机构、社保基金的股票市值增幅较大,其重仓持有的股票值得重点关注。机械设备、金属非金属、交通运输三个行业则为多类机构共同持股的重点行业领域。
那么,被机构高比例持有的51家上市公司是否有良好的业绩支撑呢?从今年半年报的业绩看,51家公司中每股收益在0.10元以上有45家,多数公司业绩较好,最高的是G宝钛的0.84元。这些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股票,无一亏损,G哈飞股份、G鲁浪潮两家公司处于微利状态。净资产收益率在5%以上的有35家,最高的为G宝钛的18.96%。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的有37家,增幅在50%以上的有8家,最高的是G京华联的287.64%。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的公司有14家,下跌幅度最大的是G鲁浪潮,下降幅度达63.39%。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实现增长的有26家,增幅在50%以上的有5家,最高的是G京华联,高达271.73%。可见,多数公司业绩良好,但具备高成长性只有5家左右。
另外,从分配能力上看,每股未分配利润在0.50元以上的有35家,最高的是G航信的2.30元。每股资本公积金在1元以上的也有30家,最高的是大商股份的4.97元。七成的公司具备高比例分配能力。
两只个股机构高比例持股重叠
表3至表8分别是今年第一季度证券投资基金、QFII、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共六类机构持股占流通A股比例最高的前十只股票,有必要分别进行分析。
证券投资基金拥有最庞大的资金规模,前十家公司的持股比例较高,均在36%以上。今年第二季度的新成员有G综超、洪都航空、G航信。今年第二季度持股比例高的前十只股票中被增持的有7只,少于第一季度8只的水平。G茅台、G海工的持股比例出现大幅下降。洪都航空、G航信、G综超的增持幅度排前三名。
QFII“前十”持股的比例都在11%以上,七只被增持,增幅最大的是G宇通,幅度达11.34%。巨轮股份为新进建仓,增仓幅度也较大。G鞍钢、G燕啤则被小幅减持。
社保基金“前十”持股的比例都在11%以上,G广电、G京联华属于新进建仓,而且增仓幅度较大,其余八只股票均为被增持。增幅最大的是G柳化,幅度达10.87%。
证券公司的“前十”持股比例均在10%以上。其中哈药集团、G鲁浪潮、G宁沪、G龙净四只股票保持第一季度的原有持股比例,没有变化,呈现持股的证券公司投资业务暂时停顿或因故保守的现象。而G首创、G钱摩属于新进建仓,且幅度较大。增持的是G包铝,增持幅度达7.89%。
保险公司的“前十”持股的比例都在6%以上,有两只被新进建仓,其余八只均被增持。建仓幅度最大的是G格力,幅度达9.56%。
企业年金的持股比例最低,持股仅有三只,分别被增持、被减持、新进,凸现谨慎操作的痕迹。
在五类机构持股比例最高的前十只股票和企业年金持有的三只股票中,只有青岛啤酒、G宝钢两只股票重叠,各类机构投资者在个股方面维持分化的状况。
分析重叠度低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1、不同派系机构之间竞争加剧,避免给对方抬轿子。原本与证券投资基金属于合作伙伴关系的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均相继开始直接投资,正在转向竞争关系。这样,各方均刻意回避对方的重仓股,避免出现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现象。
2、投资理念和偏好出现较大差异。尽管机构对于某几类行业的景气度判断一致,但在股改背景下对于单个上市公司的投资评级也会出现偏差。
两只重叠股票的具体分析如下:
青岛啤酒(600600):属于食品饮料行业,2006年半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3%,第一季度季报增长了9%,呈现增速加快的迹象。半年报每股收益为0.15元,每股未分配利润为0.17元,每股公积金为2.14元,每股经营现金流为1.04元,派现能力较强。公司目前正处于股改进程中,并有增发H股的计划。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除了三家H股股东外,有三家QFII、三个社保组合、一只基金,共计持股占流通A股35.94%。和第一季度相比,除了美林证券出现小幅减持以外,其余六家A股股东,有一家新进,五家增持。机构投资者对该公司经营前景基本一致性看好。
G宝钢(600019):属于钢铁行业,2006年半年报净利润同比下滑了39%,但第一季度季报下滑了55%,呈现下滑幅度减缓的迹象。半年报每股收益为0.25元,每股未分配利润为0.65元,每股公积金为1.87元,每股经营现金流为0.95元,派现能力较强。公司在股改方案中承诺连续三年每股不低于0.32元的现金股利分配,使其具备固定收益品种的特征。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六家QFII、三家保险、一只集团公司,共计持股占流通A股30.85%。和第一季度相比,有两家QFII小幅减持,三家机构和集团公司新进,其余四家A股股东均为增持。机构投资者对该公司经营前景继续看好。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