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总量失控、超常增长的问题相当严重,蕴涵着巨大的金融风险。2006年一季度末,全国银行承兑汇票余额约2.27万亿元,同比增长51%。2005、2003年(剔除2004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年份),全国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分别增长32%和73.5%。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必须有真实的商品交易背景。因此,银行承兑汇票应当和社会商品零售额与经济增长保持较高的相关性。2006年一季度、2003和2005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8%、12.9%和9.1%;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增长10.2%、9.9%和9.1%。显然,银行承兑汇票总量的增长大大超过社会商品零售额与经济的增长。从银行承兑汇票和社会商品零售额与经济的严重偏离可以判定,近年来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出现了总量失控、超常增长,有大量泡沫成分。
银行签发了银行承兑汇票,意味着银行对购货企业承付货款提供了担保。一旦汇票到期购货方无力支付货款,银行必须无条件替企业垫付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承兑汇票也是一种对外担保业务。任何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必须具备相应的担保能力,不能无限度地对外担保。同样,银行对外提供担保,不得侵犯存款人的利益,只能以银行自身的财产作为将来履行担保责任的资金来源。换言之,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净额(票面金额减去保证金)不得超过银行净资产。根据五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年报公布的数据,2005年末,这五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净资产总额586亿元,而银行承兑汇票额余额4765亿元,减去2837亿元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净额1928亿元,超过净资产近1342亿元,超过2.3倍。从银行对外提供担保的能力看,也旁证了当前银行承兑汇票存在严重的总量失控问题。
银行承兑汇票失控的根本原因在于银行为了追求业绩,通过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向企业收取高额保证金,增加保证金存款,从而达到增加存款业绩的目的。现举例说明。假定某企业向银行申请1000万元贷款,银行完全可以对其直接发放1000万元贷款。但这种做法只能给银行带来1000万元的派生存款,而且这些派生存款还要随着企业的资金使用陆续减少。但现在一些银行为了增加存款业绩,不直接对企业发放贷款,而是采取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办法,先让企业交纳1000万元的保证金,同时给企业签发一张面额2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然后银行再对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贴现。这种做法虽然仍然是给企业融资1000万元(不考虑扣除利息因素),但银行存款的增长却放大了一倍。银行除了增加1000万元的派生存款外,还可以再增加1000万元的定期保证金存款。这就是目前一些银行热衷于开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并导致银行承兑汇票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另外,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后再对票据予以贴现,还可以扩大贷款规模,做大分母,稀释不良贷款。
银行承兑汇票总量失控的另一个原因是目前还没有对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总量控制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量控制有着明确的规定,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银行承兑汇票是等同于贷款的授信业务,一旦汇票到期企业不能承付货款银行就要被迫垫款,形成不良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也应当有总量的控制。但目前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是空白。
银行承兑汇票总量失控蕴涵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必然造成大量不良贷款,严重威胁存款人的利益。据典型调查,目前各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平均保证金比例为45%.据此推算,在目前的2.27万亿元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当中,银行承兑汇票净额约1万亿元。2005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8.61%。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在目前1万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净额中,至少会造成861亿元的不良贷款。由于有些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没有经过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实际不良贷款率要高于报表数。毫无疑问,目前全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可能造成的不良贷款会大大超过861亿元。有案例表明,有的国有银行县支行70%的银行承兑汇票必须循环签发,如果中止签发就会迫使银行垫款,造成不良贷款。还有的银行对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房地产等行业大量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着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二,造成银行存款的虚假增长。银行承兑汇票本来是一种支付和融资工具,但现在已经变味,成为各银行增加存款的手段。仍以五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2005年末,这五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全部存款增长3679亿元,其中,保证金存款增长1212亿元,占全部存款增长的33%。某城市商业银行今年头5个月存款增长中,保证金存款增长竟占到71%。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虚增存款,已经成为目前商业银行的一个突出而普遍问题。
第三,造成票据市场虚假繁荣。目前票据市场空前火暴,根本原因就是银行承兑汇票失控。银行承兑汇票是票据市场的源头: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后,企业可以到银行贴现;银行又可以到另一家银行转贴现,还可以到央行再贴现;一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可以带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票据交易量。2005年,全国票据市场交易量约63000亿元。2002、2003和2005年,全国票据市场年累计交易量分别增长31.2%、92.2%和40%。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和票据市场交易量的比例为1:3.2。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如果把银行承兑汇票总量控制在银行净资产以内,全国票据交易量预计将减少40%左右。规范的票据市场应当是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并存,并且以商业承兑汇票为主。像我国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一票独大”、支撑整个票据市场的现状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第四、超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会增加货币供应量,促使物价上涨。仅上述五家银行超量签发的1000多亿元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后,如果按照最高准备金比率8%和现金漏损率20%计算,最少可产生4600亿元的派生存款。超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一方面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一方面还造成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假象。
最后,导致大量金融违法案件。由于银行承兑汇票总量失控,给犯罪分子利用银行承兑汇票犯罪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近年来出现的金融大案要案,大多数出自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银行承兑汇票领域成为金融犯罪的高发区。2006年2月11日,中国银行双鸭山市四马路支行曝出涉案金额4.3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被媒体称为“2006银行第一大案”。2006年6月,中国银行河南沈丘支行再次曝出1.46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大案。犯罪分子以虚假承兑协议、提供虚假保证金,骗取银行承兑汇票1.46亿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案件密度之大,金额之巨,和银行承兑汇票总量失控直接相关。毫无疑问,如果银行承兑汇票总量得到应有的控制,犯罪分子利用银行承兑汇票作案的空间就会大大压缩,银行承兑汇票的案件必然大幅度下降。
综上所述,目前银行承兑汇票总量失控、金融风险巨大,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笔者建议:1.有关部门应尽快做出规定,对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银行承兑汇票实行总量控制,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净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2.建立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余额、签发量、保证金和风险状况等指标在内的银行承兑汇票统计监测体系,及时准确地监控银行承兑汇票总量、结构和风险状况。(2006年17期《中国金融》 赵小广/文)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