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医药类上市公司在此轮行业洗牌中处于有利位置,未来行业利润还会向这些优势企业集中
    今年以来,我国对医药行业的整治力度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最大的,许多政策纷纷出台。 其中,反商业贿赂、降价、药品市场整顿可谓是最有力度的“三板斧”。在这些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将受到怎样的影响?这一轮行业洗牌,对相关上市公司又会有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反商业贿赂将影响处方药销售
    在今年各项对医药行业产生较大影响的政策中,首当其冲的是对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专项治理,该政策主要影响了处方药的销售。
    根据相关政策,此次医药行业反商业贿赂主要针对的现象有五方面:第一,医疗机构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在药品、医用设备等采购活动中,收受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或回扣的行为;第二,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临床活动中,收受财物、回扣或提成的行为;第三,医疗机构接受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不按照行政事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明确如实记载、私设小金库、用于少数人私分的行为;第四,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人员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招标等活动中,收受各种名义的财物的行为;第五,卫生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利用权力,在医药购销和工程招标等活动中,收受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的行为。
    此次专项治理自今年3、4月份开始,力度逐渐加大。据悉,目前处于自查、互查阶段,近期已有一些案件的相关报道。金信证券分析师陈秋冬认为,医药购销领域反商业贿赂整治的查处和抓反面典型在2006年第3季度进入高潮期,预计其对处方药子行业的不利影响延续到2007年上半年。
    从目前行业数据看,该项治理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2006年1月到6月医药制造业税前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9%、4%、4%、13%、9%和4%,如果说上半年数据还不是很明显,只是体现了一种下降的趋势,7月份全行业利润则首次出现了同比负增长,反映了今年行业环境恶化的事实。
    陈秋冬表示,从医药类上市公司上半年报表看,受此影响还不是很明显,但随着治理的加深,难免会波及行业内公司,尤其是抗生素类生产企业,或者处方药在销售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企业,受影响程度将会更大。因为,这种治理会产生两个直接的后果,一是处方药在医药的销售增长乏力;二是在这种背景下,医生将会倾向于使用牌子响、价格低的药品,迫使药品生产厂家调低价格。
    降价政策出台价格战或将打响
    与上述反商业贿赂治理相比,近几年来国家发改委陆续出台的调价政策则是以一种持续的方式影响医药行业发展。最近的一次是在8月下旬,发改委发出通知,制定了青霉素等99种抗微生物药物的最高零售价,并于8月28日起实施。这是在今年6月份出台抗肿瘤药品价格调整方案后,第二次调整药品价格。
    这一次调价共涉及99种药品,4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30%,最大降幅76.8%,降价金额为43亿元。同时,根据相关规定,调整价格的药品,其价格执行之日起,非盈利性医疗机构要同时降低销售相关药品的实际加价率,应以最小零售包装的实际采购价为基础,顺加不超过15%的加价率作价。
    对于此次调价,兴业证券分析师王唏认为,药品降价是长期趋势,市场对降价已有心理准备,因此此次降价并没有对市场生产较大的负面预期,而医疗机构一直可以在药品上额外加价销售,但实际加价率往往超过规定的15%,政府强调药品加价率不超过15%,对于医疗机构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虽然降价已在预期之中,东方证券分析师张小青认为,此次降价与以往有所不同,降价前发改委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查,与以往仅仅为了降价而降价存在质的区别,是政府重构市场的开始,未来重构医药体系中将会对医药生产企业、流通环节、药品价格实行同步改革。
    据了解,抗微生物药品使用范围广泛,虚高空间大,价格矛盾突出,为做好这次药品价格调整工作,发展改革委从去年12月开始组织开展生产成本和市场实际购销价格的专项调查,后经专家评审,并听取地区、行业等各方面意见,最后正式确定了价格调整方案。
    张小青认为,这次对抗微生物药品的降价,主要是针对化学类药品,涉及的厂家和药物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了以抗细菌为主的抗生素,还包括部分抗病毒药物。该类药品的生产企业众多,随着未来医院下游的进一步整顿,打价格战的可能性非常大,医药行业新一轮的洗牌很快就将到来。
    药品市场整顿放缓新高审批进程
    今年8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8月15日,食品药品监督局做出部署,要求全面贯彻落实该方案,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对重点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地区进行集中整治。
    这一政策出台的背后是血的教训。今年以来,国内药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先后出现了齐二药假药事件、鱼腥草注射液事件、“欣弗”事件等。因此,这次药品市场整治将围绕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四个环节,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主,涉及的单位还有发改委、卫生、工商行政管理、公安机关、监察部门等。
    目前,整治活动正在进行中,已查处了几家违规生产经营的企业。长江证券分析师叶颂涛认为,由于药品市场的问题错综复杂,单靠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力量估计难以顺利完成这次行动,因此除由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外,可能会有更加具体的统一部署和协调行动。
    叶颂涛认为,这一次整顿所受影响较大的将是生产注射液的医药企业,因为几次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注射液或输液引起不良反应,注射液由于直接进入人体引发不良反应的机率大于其它剂型,一般不是用药首选,但在我国医生普遍有使用价格相对较高注射剂的倾向,因此,此次整顿将对注射液制剂投入更大关注。
    据悉,对该剂型将从三个环节严加控制,一是在注册环节,严格审评审批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和多组分生化注射剂等三类品种的注册申请;二是在生产环节,以注射剂生产企业等为对象,重点检查原辅料购入、质量检验、从业人员资质等内容;三是在使用环节,对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等产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重点监测和再评价,及时处置群体性不良反应事件,视情适时采取警示、公告、召回和淘汰等措施。
    同时,叶颂涛还认为,这一整治将放缓新药审批进程。这次明确提出严格审评审批重点品种,主要是打击虚假申报行为,虽然某些企业并无类似行为,但因相关审批部门变得更为谨慎,企业可能不得不推迟拿到新药批文。从目前情况看,国内新药审批的速度已大大放缓,很多企业的新药在等待批文。
    利在长远
    上述“三板斧”在短期看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影响无疑是负面的,但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经过各种整治,树立规范市场秩序,培育健康的竞争机制,通过优胜劣汰将使资源发挥更高的效率,使老百姓得到更大的实惠,也有利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壮大发展以及世界级企业的出现。
    在这样一个阶段,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难免多少会受一定影响,但是分析师们一致认为,不少医药类上市公司拥有规模、品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在这一轮行业洗牌中处于有利位置,未来行业利润还会向这些优势企业集中。
    现阶段,由于对处方药的整治力度较大,分析师们在个股的推荐上则侧重于以OTC产品为主的企业或中药制剂企业。陈秋冬主要看好两大类,一是生物制剂如疫苗等产业,因为目前全球对该类产品的需求都增长极快,超出普遍预期;二是从事现代中药的生产的企业。叶颂涛认为,拥有独特新产品,且该产品难于替代、对营销要求不高的企业将有不错的增长潜力,在OTC产品方面,他认为马应龙、千金药业等品牌大众化且价格低,有利于扩大农村市场和医保市场份额,并且这些企业受反商业贿赂和降价的影响也较小。
    此外,还有分析师预计,全流通后的产业整合和重组将使部分企业的规模迈上一个新台阶,有利于这些企业的做大做强,如国药集团以国药股份作为北方分销网路的整合平台,华东医药(行情,论坛)整合股东远大集团药业资产等。而在处方药市场洗牌后,恒瑞医药和益佰制药优势处方药、企处方药有望在2007年上半年销售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