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长江三峡工程三期工程验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枢纽工程和移民工程验收组提出的验收结论,同意今年汛后三峡水库蓄水至156米水位运行。至此,三峡工程挑战156米高程,已进入倒计时状态。
迎接“156”,细心把好验收关口
根据三峡工程“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水库分三期蓄水,135米水位为围堰挡水发电期,156米水位为初期运行期,待水位达到175米时,进入正常运行期。当蓄水至156米高程时,三峡工程及其三峡水库也迎来更严峻的考验。
为确保工程质量,实现如期蓄水的目标,2005年1月,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国务院长江三峡工程三期工程验收委员会,下设移民工程验收组和枢纽工程验收组,分别负责对三期移民工程实施国家验收及枢纽工程156米水位蓄水前验收。
今年8月28日至9月1日,移民工程验收组在区县自验、省市初验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156米蓄水涉及的湖北库区的宜昌市夷陵区、兴山县和重庆库区的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万州区和忠县,对水库的库底清理、农村移民搬迁安置、城市(县城)迁建、集镇迁建、工矿企业迁建、地质灾害防治等进行了验收,并检查了移民档案管理。
9月2日至5日,枢纽工程验收组按照《枢纽验收大纲》规定的范围,验收了右岸大坝高程160米—185米土建工程和相应的金属结构工程及机电设备,右岸电站进水口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以及碾压混凝土围堰拆除工程等。
经过深入细致、科学严谨的考察验收,两个验收组分别得出结论,移民工程和枢纽工程都可以满足今年汛后蓄水至156米水位的要求。
挑战“156”,各项准备基本就绪
事实上,在2003年三峡工程实现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全面转入三期建设以来,各项工程都在围绕着蓄水至156米目标展开:
枢纽工程——今年5月,大坝全线达到185米设计高程,防洪、发电和航运的综合效益开始显现;去年9月,左岸14台机组提前1年全部投入运行,已累计发电1200多亿千瓦时;航运能力逐步提高,运输成本不断降低;大型机组自主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能力明显提高。
移民安置——目前已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16万人,10座县城、2座城市、112座集镇绝大部分完成了整体搬迁,移民状况总体比较稳定;库区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启动,截至去年底,对口支援已为库区引入资金244亿元,实施各类合作项目近2900个,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良好。
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库综合管理——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实施,水库周边绿化带建设工程起步,库区的19座垃圾处理厂和26座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干流水质总体情况良好,基本保持在Ⅲ类水质标准,较蓄水前没有大的变化。
直面156米挑战,三峡工程各项准备基本就绪。
面对新考验,三峡工程依然任重道远
三峡工程还要面对许多考验。
156米蓄水后,三峡大坝、左岸电站发电机组及主要建筑物和通航设施,能否经受住较高位水位的考验?部分农村移民的良田熟土将被彻底淹没,单由后靠土地提供生活来源;城市迁建、复建工程大多完工,就业机会不断减少,移民如何实现稳定和发展?蓄水后,水库水域面积增加,水流进一步减缓,水库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将如何保证?因此,未来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保证移民安稳致富、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库管理等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据三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面对新的挑战,有关地区、部门将协同作战,加强管理和监测,确保枢纽工程安全运行;调整完善移民安置规划,确保库区移民和社会稳定;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和水污染防治,确保水库水质优良。同时《三峡水库管理条例》、《三峡水库可持续综合利用规划》、《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划和法规将加快制定,为建设一个清洁水库、生态水库、和谐水库、健康水库提供可靠保证。
链接
为什么要进行库底清理?
满足三峡工程蓄水需要,保证枢纽工程及水库运行安全、航运畅通,防止水质污染,保护库周及下游人群健康,为水库防洪、发电、航运、供水、旅游等综合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在蓄水前必须进行库底清理。库底清理包括卫生清理、固体废物清理、建筑物及构筑物清理、林木清理等。
156米水位线下库底清理,涉及湖北省库区的宜昌市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巴东县和重庆市库区的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万州区、开县、忠县、石柱县、丰都县、涪陵区等13个区县。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