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和吸引外资的质量,是今天金融开放中的新命题
●天津滨海新区的金融改革试点,不能简单走深圳、上海试点的老路,一味在扩大资金数量上打主意
●中国金融市场不缺钱。先行先试应重点放在促进国内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换上,开辟新的工具、培育机构投资者、完善融资体系
中国金融改革的试点,从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到90年代的上海浦东,现在到了天津滨海新区,都是同一个金融改革与开放的老概念。 但是,在中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说,赋予中国金融改革试点城市,都有不同的意义和要求。金融开放面临新问题研究同一概念背后的当今海内外经济环境,有三点需引起我们关注。
1.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本世纪初开始的美国低利率政策和“双赤字”政策,加上日本经济10年低迷中的零利率政策,导致今天世界流动性泛滥,全球成千上万个对冲基金投资基金,在全世界各地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上寻找“猎物”,企图赚取高回报。如此规模的资金流动压力与5年前、10年前已不能同日而语。
2.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甚至90年代,尽管海外已经感叹中国改革开放的速度与成就,但仍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实力以致一些改革措施,有点不屑一顾。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名列世界第四,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力,一方面已引起部分海外人士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怀疑、警惕甚至有抵触情绪。针对中国的“汇率战”不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海外大量资金纷纷企图流入中国,购买中国的明天,赌中国的明天。这是过去未曾有过的。
3.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甚至90年代,我们正处于缺技术、缺管理、更缺资金的年代,尽快吸引外资,几乎是金融改革开放的主要议题。只要是外资,“英雄不问出处”,来者不拒,越多越好。今天,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下,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此起彼伏。同时,国内环境资源问题突出,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相对于GDP的增长,30多万亿元人民币而且还在快速增长的货币供应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经济建设不缺资金。如何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和吸引外资的质量,是今天金融开放中的新命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中国资本项下的逐步开放和今年金融机构准入的开放,这些与入世前不大一样的因素,考虑到天津滨海新区的金融改革试点,在增加了与深圳、上海试点不同内容的同时,自然又增加了改革试点的难度。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走深圳、上海试点的老路,一味在扩大资金数量上打主意。金融改革与创新要有新的视角。“先行先试”要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战略和资本项下有限度开放原则,要配合中央,看好中国的金融国门,在此前提下,尽可能采取一系列措施,重点在激活国内金融市场上,多试点,出经验。金融创新的新思路
我的建言,简单而言有以下几点:
1.深圳、上海目前已推出的,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金融改革与创新政策都可以推行,都可以实施。
2.中国金融市场不缺钱。先行先试应重点放在促进国内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换上,开辟新的工具、培育机构投资者、完善融资体系。例如: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综合经营、整合金融机构现有资源等。
3.按照市场经济的方向,在与现有外汇管理制度不冲突的前提下,在国内先行先试各种有利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制度,逐步取消一系列有碍金融资源市场配置原则的行政审批制度。例如,要求中国证监会对天津滨海新区上市公司的上市审批权,试点下放深、沪交易所审批。要求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对天津滨海地区企业长期债券、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审批备案制度下放天津有关部门,实行更市场化的准入制度。天津市政府应为更好地发行市政债券作准备,应主动邀请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对地方财政进行彻底的财务分析评估等。要求银监会批准天津银行机构给予国内企业的并购融资政策支持。
4.不要一味在形式上追求建设金融中心。中国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要重视金融机构的引入,更应发挥后发优势,重视金融BOP(国际收支统计)业务,天津应与上海、深圳、大连等城市共同努力,为中国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多作贡献。
5、在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和设立市场交易机构的同时,与深沪交易所相呼应,探索、设立股票离岸市场,吸引境外企业在天津交易机构上市,按照离岸市场规则,限定境外投资者参与建设,扩大天津金融服务业规模。(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本文为作者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与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午餐会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