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首都达卡以东50公里的小农村Kashimpur,最繁忙的街道是一条单线双程行车的泥路。Rahima在路边一个露天小摊子上,动作麻利地烤着米饼,她的米饼烤得外面脆里面软,每块只售2塔卡(1人民币约等于8.7塔卡,折合人民币0.23元,下同),一天可以卖到100块左右,Rahima可以赚得50塔卡(5.7元),这点小钱已足够维持她与8岁儿子Shwon两人温饱。
Rahima只有30岁,但脸上布满被生活折腾的痕迹,看起来像50岁的样子,她的左眼在3岁时便瞎了,令她看起来再添一丝愁苦。然而相对于一年多前,她的生活已快乐多了。6年半前,她的丈夫得病死了,她和儿子的生活顿失依靠,开始行乞生活,靠别人对她的施舍养活自己及儿子。
“我以前挨家逐户乞讨一些剩饭剩菜,自己吃一些,再卖掉一些,赚得一些小钱买其它必需品,这种日子过了5年。这对Shwon影响很大,他因为我是乞丐而感到自卑,现在我靠自己的劳力挣钱,大家都可以抬起头来做人了。”Rahima说。
2005年6月,Rahima得悉格莱珉银行有“求存者(乞丐)贷款计划”,便向当地分行申请了500塔卡(57元)的免息贷款,用来买些米及炉具,开始在街上卖烤米饼。
一年多过去了,母子俩的生活有所改善,Rahima还花了近年最大的一笔钱——用800塔卡(92元)买了一把电风扇,并可以负担每月100塔卡的电费,让Shwon可以在孟加拉酷热的晚上得到安睡。
Rahima希望生活进一步改善,日后可以成为格莱珉银行的正式成员,借贷更大金额的款项,建造一家有房顶的小店,在下雨天也可以继续卖烤米饼,不用望天打卦。赚到更多钱后,便可以送Shwon到学校读书。
格莱珉的“乞丐贷款计划”始于2003年,当时格莱珉银行的业务已上轨道,社会上有些舆论批评尤努斯教授已变成一个资本家,已经忘记了如何帮助最穷苦的人。尤努斯教授决定设计这个帮助社会最底层的计划:参加计划的乞丐不需要组成五人小组,贷款不需要缴付利息,还款时间也较有弹性,参加者甚至不需要放弃行乞,但不能用乞讨回来的钱还债。
Kashimpur的Rani是这个计划的首批试点。现年40岁的她,1995年因为丈夫及儿子突然患病而沦为乞丐,2002年12月,Kashimpur的分行经理Yasmin遇到Rani,得悉Rani希望脱离乞丐生涯,但需要800塔卡(92元)买些香蕉再零售赚钱。Yasmin向总部建议向Rani发放免息贷款,并免除她要加入小组的规定,由Yasmin直接监察其个案。Rani的贷款于2003年初获批准。之后,格莱珉银行在多个分行进行类似试验后,2003年底正式推出“求存者(乞丐)贷款计划”。
目前,Yasmin的分行有53名乞丐贷款者,另外有8人已转为正式成员,包括Rani在内。Rani在2004年12月已转为正式成员,借了2000塔卡(230元),之后多次还清贷款后再借,除了改善自己的家居外,还有资金修整附近两家房屋租给有需要的人,每月有800塔卡收入,加上卖香蕉每天约90 塔卡的收入,一家人生活有保障,并有能力存款,目前已存了1.5万塔卡(1724元)。
相对Kashimpur的“金牌成员” Hasna,Rani的成绩只算一般。从Hasna现在充满自信的笑脸上,难以想象她在15年前有多彷徨。当时她的丈夫突然离开了她,逃离Kashimpur后音讯全无。她没有任何谋生技能和经验,幸运的是她没有遇到人口贩子,也没有沦为乞丐,她遇到的是格莱珉银行。
1991年,Hasna参加了当地的小组,借了4000塔卡(460元)买了一头奶牛,靠卖牛奶维生,她的聪明及勤奋,加上在村中有很好的人缘,令她的生意快速扩展。今天的她,已是村中一家小商店的老板娘,出售美洁用品,主要收入来源则是格莱珉电话。她有两部手机,一部自用,另一部租给村民打电话,另外她代理格莱珉电话的手机充值服务,她是格莱珉23万名“电话女士”之一,每月电话服务为她赚得约8000塔卡,小店的其它业务赚得约2500塔卡,合计10500塔卡(1207元),在村中已是“小富婆”。
这种成功个案在孟加拉每个村子里都有。在达卡以西45公里的Kanmbur的Sufiya,现年35岁,已参加格莱珉银行10年,她与丈夫Moajjam一起经营一家村内规模最大的杂货店。两人关系良好,但丈夫以工作忙为由,一直由妻子出面参加格莱珉的小组及中心会议,这也是格莱珉银行的贷款人96%是女性的最大原因。Sufiya在10年前借第一笔4000塔卡的贷款,开了一个小摊,业务逐步拓展,现时的贷款额已增至5万塔卡,杂货店每月有约5000塔卡的利润。
“我最喜欢格莱珉银行,因为别的银行都要我们去城镇存钱和借钱,只有格莱珉银行的人走到我家门口。” Sufiya直率地说出格莱珉银行最独特之处。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