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权证市场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最初,由上市公司发行的股本权证,是为了提高再融资吸引力。1988年后,中国香港开始出现由券商发行的备兑权证。由于条款更加灵活,标的物也不再局限于股票,而可以有指数、基金、货币等形式,因此备兑权证逐渐受到中国香港投资者喜爱,而渐渐发展壮大。 从1997年以后,股本权证渐渐隐退,中国香港市场超过99%的权证交易额都来自于备兑权证,备兑权证已经成为中国香港市场的主流产品。近年来,大陆大型企业在中国香港上市,使得国企股备兑权证也受到投资者追捧。
2001年是中国香港权证历史上的里程碑。这一年,香港交易所为了促进衍生品市场发展,提高权证交易量,放宽了《上市规则》中有关备兑权证的规定,取消了发行限额的规定,放宽了权证增发的规定,简化了上市文件的内容,提升了权证交易透明度,引进竞争及更多权证选择。同时放宽了《交易规则》,规定了备兑权证发行人须为其发行上市的权证引入庄家制度,以此来提高流动性。放宽规则后,更多的发行商积极参与权证市场,投资者参与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从此,中国香港权证市场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2004年中国香港以总成交金额664亿美元,跃居全球权证交易第一位。至2005年,中国香港权证交易额更是同比增长了66%,约占中国香港市场整体成交总额比重19%。以成交金额计算,2005年中国香港权证市场约74%的成交,集中于4大发行商;若以百分比计算,比联市场占有率最高,占市场成交百分比约23%;自2002年起,比联已连续4年成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发行商。2004年及2005年,中国香港连续两年稳坐全球权证交易量第一把交椅,交易活跃度不断提高。进入2006年,自1月3日至8月29日,中国香港备兑权证成交平均每日约占港股成交比重的21.4%。
至于结构方面,香港市场仍以标准证为主流。以前,发行商也尝试推出非标准备兑权证(ExoticWarrants),目的是让投资者有机会提升投资效率,如封顶认股证、封底认股证、定点回报证、窗口认股证、锁定回报证、知足回报证等,其中的锁定回报证及知足回报证是由比联金融产品率先引进;非标准备兑权证曾于2002年及2003年成交活跃。其后,市场大幅上升,而中国香港投资者也比较热衷买卖标准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香港市场个人投资者众多。这与权证发行商、交易所重视投资者教育不无关系。论备兑证发行商的实力,中国香港备兑权证市场发展迅速,也同参与发行商也有很大关系。以比联为例,比联的穆迪信贷评级达Aa3,跨国投资银行也引进欧洲及美国市场的期权经验及风险管理技术,并融合中国香港的市场环境,为投资者提供高质素的投资选择。而香港交易所、证监会以及备兑权证发行商都通过不同渠道,推广市场教育,增进投资者对衍生权证的认识,协助投资者了解衍生权证的风险及特点。投资者越熟悉权证产品的特点,就越有积极性参与。而参与的投资者越多,越促进发行商设计满足各类投资者需要的不同品种,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市场向纵深发展。
回顾中国香港市场权证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香港权证市场的经验,即宽松的制度环境、卓越的信息技术优势、周到的投资者教育服务,以及做市商提供的合理价格和流动性。
(责任编辑:陈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