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霍侃 发自北京
    “防范房地产投融资风险的关键在于用多种金融工具疏导和引导投资,而不是简单地禁止投资。”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日前在“2006中美房地产融资高峰论坛”上指出。
    今年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导致一些房地产商的资金吃紧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然而,在众多房地产商“求资若渴”的同时,数千亿美元的国外资本和数千亿人民币的民间资本却对房地产业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热情。
    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一语道破问题的症结:“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是缺钱,而是缺手段、缺金融工具。”
    对此,秦虹指出,应该不断创新和丰富多元化的融资产品。她说,目前银行贷款、预售款和自筹资金占房地产开发环节资金来源的七成以上,导致房地产业的风险相当集中。
    秦虹认为,应大力发展房地产信托。在房地产融资领域经验丰富的任志强也非常看好房地产信托,他说:“虽然目前在14000亿的房地产总投资中,房地产信托所占的比例很少,但从增长速度看,未来有可能替代基金成为主要的融资方式。”
    此外,任志强还提出,应该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发行项目债券、恢复发行企业债券,发展投资基金和资产证券化。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剑平认为,可以学习美国金融产品创新的经验,发展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CMBS(商业抵押债务担保债券)等,把大众乃至世界的钱投入房地产业,而不是直接用于炒房。
    创新和丰富金融产品可以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正如秦虹所说:“建立房地产金融产品周转市场,既能达到企业融资的目的,又满足了投资者投资房地产的愿望;既可以分散金融市场的风险,又可以缓解投资需求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压力,同时丰富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