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美国成功上市,44岁的俞敏洪一夜之间个人资产超过1.2亿美元,相信这是今年在教育领域中最具震撼力的新闻之一。看过新闻后,几乎所有人都会想,这是否将给一直以来命途多舛的民营教育带来启示,甚至是转机?
我相信新东方的成功故事,会在多方面产生积极意义。 普通农家出身的俞敏洪,从提着浆糊桶在电线杆子上贴招生广告开始,到他的公司在纽约证交所上市而成为亿万富豪,其间历程仅为13年。不仅如此,与那些将国有资产“原始积累”成自己私产的无耻行径相比,与那些将“名校”办成“民校”的公然滑头相比,俞敏洪以及新东方的成功更具有企业家精神。说来也是巧合,新东方提供出国培训,就是鼓励人们敢于走向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并成就自己。而俞敏洪自己就是敢于不依赖既定的体制,敢于以一己之力投入不确定之将来而又大获成功的人。很多因就业无门、创业无力而深陷低潮的年轻人,会从这里找到启示与灵感的。
更重要的是,新东方的出现,反映了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教育领域中的新格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教育成为一种“服务贸易”,实行贸易自由、开放、互惠的原则。中国的具体情况是,义务教育和特殊教育(军事、警察、政治和党校教育)不做开放承诺,出国留学和职业培训方面是完全开放的。学前教育、高中与高等教育等等,则是有条件地开放。非义务教育已经证明蕴藏巨大的市场商机,外国机构已经纷纷进入,而以国际水准来衡量,中国教育的整体竞争力非常低。从这个角度来看,新东方在出国培训领域中形成的品牌和竞争力,的确十分珍贵。
因此,关注新东方,实际上是要关注,在加入世贸以后,在“服务贸易”必然要不断开放的预期下,中国教育是否具备真实的竞争力。新东方曾表示过,他们不会局限于培训,将着眼于发展“在线教育”,并试图发展从小学到大学的全程教育体系。应当说,这是有远见的战略。因为“在线教育”是一个竞争的新焦点。发达国家的大学以其高水平的师资、课程和品牌吸引力,通过网络可以绕过很多制度关卡,完全不需要在本地“存在”,便可以瓜分生源市场。美国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数年前已经开展一个庞大的计划,将其全部教学内容放在网上,最终要实现知识公开和资源共享。我们本已成问题的教育竞争力,将会进一步相形见绌。
这样一来,关注中国的教育竞争力,还是要回到国有体制下的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以及民营教育的发展问题。单就高等教育而论,存在的问题至少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普及程度还不够,即便不惜以教育质量掺水为代价而扩招再扩招,依然不能满足需求。第二个是多样性不足,即无法超越大锅饭水平,提供高端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第三是标准不高,难以在国际标准上竞争。造成问题的根源固然跟投入不足有关,但是归根结底,与教育管理体制的僵化与垄断有关。只要放在国际竞争的背景下,这一点会看得更清楚。
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中国实际来看,引入市场力量和非政府力量,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通过私立学校提供多样化的分流渠道,提供可以将高端需求与低端需求细分的教育服务,提供另外一种有竞争力的培养模式,会在整体上促进中国教育的竞争力。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情况并非如此,遗憾的是民营教育机构长期面对严苛的制度约束难以发展。然而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在竞争中发展出竞争力,最终会在更为严酷的国际竞争环境下,眼睁睁看着大笔的资源流向外国。
因此,我们应该从新东方海外上市成功中,引起对民营教育发展战略与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并对中国教育的竞争力问题有更多的思考。
(作者系中山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