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据媒体报道,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越来越市场化。他说:“确实,过去还要管指数,现在指数我们好像管不了,我们也没有管。”
证监会真已经不管指数了?看到某网站上总结昨天股市走势的一个标题“管理层亲自动手蓝筹罕见集体走强”,再想想面临工商银行等大规模融资的情况下股指的如此走势,说证监会现在不管指数了,你相信吗?
大众评判台
袁先生:此地无银三百两
依我看,这番表白完全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现在的这番话反而要让人产生联想,以前的资本市场都有大资金在后面操纵指数的吗?
曹中铭:市场化有名无实
目前的市场化有名无实,监管层表面上没有管指数,但实际上其“调控”则时有发生,在五六月份股市狂热时的“三步并作两步走”,在当前股市低迷时降低QFII门槛以及拟扩大银行资金入市等方面均有体现。实际上,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有待于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常小宇:应该会越管越少
我认为证监会对指数会越管越少的。我不相信证监会现在会对指数完全放开,去年股市跌到998点时,证监会不照样连出救市政策照样有不明资金进场吗?
乐宏文:管少了
感觉还是管少了。相信以后的资本市场应该会越来越市场化,但目前不管也不现实。
我认为,现在的管理目标比较实际,管理手法也比较娴熟,所以,表面上看着很像市场化。要真正市场化至少需要投资品种具有长期投资的价值,技术上要让卖空机制在市场充分博弈,再加上法律法规健全、执法有效才行。总而言之,在市场机制没有完全时不管怎么行?
莫言:少干预非放任不管
股市作为市场经济配置货币资本的主要平台,应该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当然这不等于放任不管,证监会也不应该是股市的上帝之手,应该还原股市最大程度配置资源的功能。
郝彬彬:职能回归
证监会的职能是建立和维护好证券投资这一平台,然后让投资和获资双方在规则内交易。任何干涉指数的行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将破坏这种交易的合理性。因此,证监会不干涉指数是职能的回归,不管今后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从长远的资本市场的建设来看,证监会都应该坚持这一条。股票有涨有跌,很正常,平台摇摇晃晃,就让人很不放心了。
◆沸点特稿
证监会不要错把管家当主人
黄湘源
尽管有关不再管指数的说法未必让人多相信,但是证监会终于认识到市场化不是管出来的,也很不容易了。
指数也好,与指数相关的其他市场问题也好,单纯的“监管监管再监管”是管不住的,更不用谈管得好了。这已为过去若干年的实践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可是,事实上不仅证监会一直在竭尽全力地管,就是市场也一再要求证监会管。这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吗?其实,两者虽然都是说的一个“管”字,但各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一样的,其效果也就不能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证监会以往的管,是一边讲放权,一边又对市场不放心,总希望通过强化和扩大行政权力,让市场沿着自己设计的或者说理想中的方向发展。可是,事情究竟是越管越好,还是越管越糟呢?不用说,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笔者所在的小区物业,有一位管家,他老人家对小区真可以说爱之如家,一天到晚在小区内转悠。看到小车停放有点乱,他马上指示保安封路;看到某些环境秩序不大好,又发话要罚款。但是,他的好心并没有得到业主的好评。业主觉得他吃力不讨好,不如制定好规章。
在某种意义上,证监会似乎也有点像小区物业的管家。在过于混乱的市场秩序严重影响到投资者利益的情况下,投资者当然有权要求监管者不仅要尽其职,而且还要救市。不过,人们所要求的是一个有利于投资者更好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秩序,这同市场化的目标是不矛盾的。
这正是为什么越是强化管理,结果却越是事与愿违的道理所在。这也可以说是前十多年中国股市实践的一个最大的教训。诚如屠光绍副主席所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对整个经济体制的一种挑战,是整个经济制度、企业制度,包括整个社会法律制度和文化、诚信方面的综合反映。”
正因如此,有关指数等市场问题究竟是多管为好还是少管为好的争论,其意义并不在于行情的涨跌,也不仅仅是一个行政作风和监管风格问题。小而言之,是中国股市是不是能够尽早在更多方面同市场化接轨的现实问题,大而言之,是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中国经济,能否把改革进行到底从而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大潮流中去的大问题。
当然,这里所说的“管得越少,市场化越早”,是辩证的,并不意味着无为而治,更不是主张在目前阶段不需要强化监管。从管得多到管得少有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只能是以不断健全和完善的法治来取代人治的过程,而不应该是行政权力无限扩张的过程;只能是市场的所有行为主体在更自觉地遵循市场规则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实现自我解放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个又一个新的不公平产生的过程;只能是一个吐故纳新的扬弃过程,而不应该是一个言行不一名不副实的“旧瓶装新酒”的过程。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