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性国企的破产重组案例:矿藏挖尽、企业停产、职工下岗,省财政拨付数千万元的破产经费和上千万元的救助款,并划拨三个新矿作为职工再就业项目、多家愿意参与破产重组的企业……
而省政府做出的一个被各方看好的破产重组方案,却在此后的四年多时间里进展并不顺利,更未落实,甚至“职工集体阻止企业宣布进入破产程序”。
在这些资料和现象背后,反映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谁来主导破产重组—是地方政府“拉郎配”,还是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自己做主选择重组对象。
涞铜的破产重组历经四年多,仍未结束。
迟来的破产宣告
——职工为何阻止企业破产
8月10日上午9时30分,河北省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从即日起,河北省涞源铜矿(以下简称涞铜)进入破产程序。
这个破产程序的启动,从2002年底提出,到正式宣布已历时四年半。
“对于铜矿的近2000名职工来说,这意味着终于放弃了对启动破产程序的抵制。”涞源铜矿的某职工对记者说。
他所说的“放弃抵制”,是指近几年来,为了落实河北省政府拨给他们的再就业项目和职代会多次通过的重组计划,涞铜职工曾先后13次上访(据说还有许多次上访被矿领导说服劝阻),集体阻止破产程序的启动。
在法院宣布涞铜破产的当天,记者见到了涞源铜矿矿长付存利,“我们已经坚持到极限了。”他说。
而更多的职工表现的是无奈:“到目前为止,省里划拨的再就业资源项目迟迟落不了地,企业重组依然是画饼充饥。4年多了,我们每月拿一百块钱的基本生活费,这种条件下还让我们保持冷静、耐心等待。说真话,保持稳定真的很难!”
据了解,2002年,涞铜因铜矿矿藏全部开采完毕,企业被迫停产、职工全员下岗。面对企业是破产后消亡还是破产后改制重生、职工是下岗自谋职业还是重新安排的严峻现实,河北省政府做出了一个大胆、特别的决定:另划拨三个矿藏给涞铜,作为职工再就业的资源项目,由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负责协调落实,完成涞铜的破产重组;并要求,无论最终采取何种重组形式,前提是必须确保职工利益和生活保障。
但这一在当初被各方认为是最佳方案的破产重组计划,自2002年决定之后,在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迟迟未能进入实际操作程序。由此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频频出现:职工多次到县、市、省上访,甚至组织拦火车到北京上访;省财政在2004年为涞铜和当地同时破产的另一家企业—涞源钢铁厂(以下简称涞钢)拨付了一亿元的破产经费……
省里划拨给铜矿的再就业资源项目为何在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迟迟未能落实,记者多次尝试采访涞源县有关部门和领导,但直到8月22日,记者才采访到了涞源县某领导(根据其本人意愿,隐去姓名)。
“政府不会把工作放在难上,而会放在快上。”该人士表示,“有关企业改制的政府常务会议近期就会召开,毕竟,涞铜由省属下放到地方以后,这是保定市和涞源县的一件大事。”
不过,对于地方领导的这种表态,涞源铜矿的职工并不以为然:“加快再就业项目落实步伐当然好,但这些年这些话听的太多了。”
“其实,再就业项目之所以迟迟不能落实,是因为各方对破产重组的方案不统一,僵持不下。”某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说。
他介绍说,县政府的破产重组方案是,希望当地一家民营企业收购兼并涞铜,负责安排职工就业;而职工代表大会(下称“职代会”)则有自己的重组计划—由职工共同出资成立一家公司,该公司再与另一家企业合资成立一家新公司,共同经营省政府划拨的职工再就业项目—三个新矿。
就此说法,记者分别向来源县政府某领导和涞铜矿长付存利求证,前者表示“不太清楚”,后者表示“是谣传”。
不过,对于职工来说,阻止破产程序启动还有更为“朴实”的思维逻辑:如果项目未落实,破产就不能启动。这样自己的国有职工身份就不会改变,国企职工的待遇和福利就可以保留,自己的权益才能得到根本性保障。
“其实我们也清楚,这种消极地阻止企业宣告破产,并不能改变企业早晚要破产的命运,还要让国家为我们花更多的钱。我们也希望尽早结束这种窘困的尴尬局面,早日就业,早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某职工对记者解释说。
破产根源
—逃不掉的资源型企业宿命
作为原省属国有中型矿山企业,涞铜曾经因为职工工资在当地名列前茅而被涞源人羡慕不已。
涞铜前身是河北省东风冶炼厂,始建于1966年,1972年建成投产,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拥有丰富的技术力量和施工经验的涞源铜矿,其井下作业和竖井施工技术,在全国的矿山企业中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尽管企业在鼎盛时期创造了巨额的社会财富,但在计划经济时代,利税全部上缴国家,企业自身并没有积累。
到了2000年,随着资源逐渐枯竭、矿山服务年限的临近,涞铜的矿石入选品位逐年降低。加上上部资源已经采完,下部残部的开采经过二次提升、三次倒运至地面,矿成本大幅攀升。涞铜从此一蹶不振,转产和扩大再生产更无从谈起。
“同所有独立的矿山企业一样,我们经历了创业、辉煌和衰败的全过程。”铜矿某负责人告诉记者,矿藏开采完毕后,他们也一样不能躲过资源型企业的宿命—停产、关闭、破产。
2001年底,全面停产的企业在已经批准下岗的600余名职工的基础上,又为其余的630名职工办理了下岗手续,自此,涞铜职工全员下岗,开始领取下岗生活保证金。
大胆创新的破产重组方案
—省政府决定无偿划拨再就业资源
停产以后,涞源铜矿职工的情绪陷入了空前的低迷状态,转产、转岗再就业都是无望的选择,不稳定的因素也在增加。
“受企业性质的制约,数十年来,涞铜几千名职工和家属偏安一隅,深山里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得他们的就业渠道极其狭窄。”对于企业停产后职工的情绪压力以及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矿长付存利如此分析,“总不能大家都去卖菜吧。”
他还说,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矿工没有其他技术,身体素质因为常年的井下作业也不太好,因此,仅靠短、平、快的打工形式就业,根本无法彻底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更无长远的利益可言。
因此,单纯转岗的思路不适合涞铜这样的资源性国企,绝大多数职工不愿意走这条路。
面对停产下岗的困境,企业开始了自救行动。
2002年年初,当时还是省属企业的涞铜经过对周边资源的考察和对企业自身状况的分析,向河北省委、省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上报了《关于我矿现状及今后出路的报告》、《加速矿产改制步伐确保社会稳定的建议》及《关于敦促落实涞源铜矿破产后职工再就业项目的报告》等,得到了河北省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
令涞源铜矿职工惊喜的是,省政府做出了一个大胆之举—将芦草洼铁矿、唐县马庄铁矿和木吉村铜、钼矿作为职工再就业资源和企业破产后发展的后备资源,一次性划拨给涞铜。
“这对于涞铜的老老少少来讲,绝对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巨大希望。”付存利矿长说,这也让几乎没有其他生存技能的矿工们心里充满了期待,“因为这会让他们不用转岗就上岗。”
但河北省政府的这一大胆创新之举,在此后的具体操作落实中却迟迟未能落地;而本以为已开启了重组大门的涞铜也踏上了长达四年多的破产重组之路。
政府提供上千万的破产
经费和救助金
2002年9月,此时铜矿停产已近10个月,而省政府已经划拨的三个新矿也没有具体落实到涞源铜矿。部分职工开始情绪不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开始露出苗头,发生了多次职工集体上访等行为。为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
为此,河北省政府专门召开省长办公会。会议主题就是针对涞铜和涞钢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从大局着眼,妥善处理。并且要求他们坚持统筹兼顾,瞻前顾后,严守政策的原则,避免连锁反应,不留后遗症,以保证全局的稳定。在此前提下,特殊问题要个案解决……
随后的几年间,类似的省、市、县各级政府的专题会议和批示还有多次,省政府还多次由主管副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讨论、研究企业破产改制等方案,并且相继成立了企业破产改制工作小组等;在2005年,主管副省长还作出了“实现年内完成破产工作目标”的明确要求。
在此期间,为了保证职工利益、稳定职工情绪和维护稳定局面,各级政府还一次次对企业提供财力援助。如省政府曾经为涞铜和涞钢提供了1亿元的破产经费,为解决职工冬季取暖和看病难拨付260万元社会捐助资金,从省长预备金中拿出50万元,用于在岗人员的补贴和企业运转费……
2004年4月,涞铜由省属下放到保定市,各级地方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据付存利矿长介绍,在县级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涞源县挤出资金对涞源铜矿进行了危房、生活用水改造以及电力设施维护等,在解决冬季取暖、大病、特病药费等实际问题上更是给予了大力支持。
据介绍,从1998年以来,涞铜获得省、市、县的各种救助款项达798.75万元,其中:省政府拨付549.7万元,县政府拨付249.05万元。
破产已宣告,重组尚艰难
面对各级政府的财力救助和支持,涞铜职工在感激之余,更希望省里划拨的再就业资源项目能够尽快落实,企业实现再生和发展,不再成为政府的负担。
“如果能以民意为基础,以破产为契机,以改制、重组为重点,以维护稳定为前提,依法组建起重组公司及其合作公司,那么,在不远的将来,涞源铜矿一定会被打造成一个集规模、效益、影响力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变社会包袱为社会财富!”付存利矿长对重组后的未来充满希望。
但记者在采访涞源县相关领导时,该领导则没有如此乐观:“困难很多。涞钢和涞铜两个企业的债务就是3个多亿,包括职工的拖欠费用、安置补偿、养老保险等,省里只给了1亿,其他2亿的资金缺口,需要多方融资才能解决。”
对于涞铜职工而言,他们的担心更多地似乎不是重组进程的快慢,而是重组的质量与结果。
据了解,与涞铜几乎同时开始破产重组程序的涞钢,早已完成了破产重组,“但重组后的效果并不好,前不久召开的新公司职代会上,就发生了职工与领导冲突,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境。”涞铜的几个职工对记者说,“我们不想走涞钢的老路子,由政府指派某个企业兼并我们。”
他们还透露说,重组后的涞钢现在可能又要重组了,“惨的是职工,被卖来卖去。”
他们很老到的分析说:“说穿了,有些企业之所以愿意兼并涞铜,是因为看上了省里划给我们的再就业资源项目—三个新矿,他们不会保障职工利益的”,“没有再就业资源项目时,为何没有人愿意兼并我们呢。”
在当地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涞铜的职代会已经按照自己的标准和愿望选好了重组对象—一家香港公司,职代会成立的公司与该香港公司合资成立一家新公司,其中,前者占股份51%,香港公司占49%。
但与此同时,有多名职工向记者透露说,最近地方政府可要否决职代会通过的重组决议,“指定一家当地的民营企业象兼并涞钢那样兼并涞铜”。
不过,此消息被涞铜矿长付存利和其他矿领导否认。“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从政府方面得到类似问题的任何讯息。我们认为纯属子虚乌有,并且我们曾在多次会议上公开避谣。”付存利说。
“我们希望政府尊重职工的选择。地方政府的责任是加快再就业项目的落实步伐,不要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某职工则对政府提出了明确希望。
记者就此传言采访涞源县政府某领导,他表示:不做任何评论。
截至发稿,涞铜的破产重组无新的进展消息。
但有专家分析说,无论如何,河北省政府当年对涞铜破产所作出的决定都是一种创新:由政府重组配置资源,发挥原企业的技术优势,通过破产改制重组,使原企业职工全部实现再就业。这对于社会稳定与和谐以及偏远山区的资源性国企改制都是一条值得肯定和借鉴的探索之路。
记者手记
在涞铜的办公大楼里,记者看到的是和其他企业没有太大区别的工作景象,矿长和书记的办公室里,虽然办公桌的下角已经斑斑驳驳,但屋内却窗明几净。偶尔,会有矿工进来,想和矿长说些什么。看见有客人在,就有礼貌地退了出去。
尽管已经停产四年多,但涞铜的领导班子没有解散,并且照常上下班。涞铜的党政领导班子一直没有实行党政分开,付矿长除主管全面行政工作外,还兼任党内分管组织的副书记,杨书记主抓党内工作,行政上兼管劳动工资,李副书记兼任工会主席……面对共同的困难和未来,这个班子空前地团结。而河北省、保定市和涞源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们不止一次在不同场合表示,涞铜领导班子对企业的稳定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
自停产以来,职代会也照常召开,重组计划和重组对象的选择都交由职代会讨论决定。在矿办公楼前的橱窗内,记者见到了字迹发黄、由1000多名职工签名要求重组的《民意调查表》。
职工们下岗以来,就开始每个月领取100多元的下岗生活费了,“平心而论,这些生活费和低保保障,作为权宜之计,的确对职工的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没有想到一拿就拿了几年。”
付存利说,除了下岗职工,目前企业还有180多人在留岗坚持工作,为此,矿上决定把政府补贴给每个职工的174元中的十几元钱拿了出来,加到在岗人员的工资里,就这样,大部分在岗人员的工资也就300元左右,这些,对于子女求学、病重就医、住房紧张、赡养老人等都勉为其难。
“难啊!我真的想休息了。”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李学敏叹气说,他向记者挥了挥他刚刚被撕破了的衣袖,说这是他去看望一个因工伤常年瘫痪却无钱医治的82岁老职工时发生的。
在涞源铜矿,有的一家三代都是矿工,下岗生活费,对于他们来说是名副其实的杯水车薪。工伤得不到救治,疾病无法就医。就在记者来到铜矿的当天,一名肝腹水矿工因为无钱有效治疗而撒手人寰。
据介绍,有一部分职工平日里要靠捡食菜叶和老百姓地里散落的杂粮补贴家用,生活几近崩溃。有的下岗职工都人到中年了,但天天领着孩子去老父老母家里蹭吃喝,因为父母的退休工资高于自己的下岗工资。以至于有的老人反映到矿上,说再这样下去,他们也要被小的吃黄了。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