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兵兵
    “9月初以来,在《上海金融稳定报告》出台和相关工作会议之后,上海房地产开发贷款更难了,甚至一些银行处于基本叫停状态。 ”昨天,一位上海房地产金融人士透露。日益吃紧的贷款风声来源于央行最新出具的统计数据———前8个月,全国银行系统共新增人民币贷款2.54万亿元,提前4个月用完了央行年初确定的2.5万亿元的全年目标。
    内部人士称,央行有可能将最终的全年放贷目标锁定在3万亿元左右。虽然记者没有官方口径证实这一传言,但专家分析,即便是还有4600亿元的放贷指标,与前8个月每月3000多亿元的贷款额比较,未来四个月,商业银行系统每月的放贷额度将减少三分之二。“全国范围的信贷收紧将在后四个月上演。”有专家直接断言。
    然而,在表面简单的收缩局势下,银行系统的实际操作却各有不同。根据记者了解,除区域间信贷收缩力度不一外,各银行在加强开发贷款监管和审批的同时,对个人购房贷款等优质信贷产品的开拓热情仍有增无减。
    一边是必将进一步紧缩的信贷局势,一边是房贷市场的实际竞争,商业银行在房地产贷款上的两难境地仍在继续。
    信贷政策各地有别
    其实,收紧信贷的说法早在年初就已经提出,但银行系统的放贷脚步却没有因此减速,且呈现不同地区的不同局面。“相比之下,上海等一线城市执行贷款控制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浦发银行上海某支行经理介绍。根据记者了解,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对于房地产开发类贷款已经持高度谨慎的态度,甚至有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某经理直言,“开发贷款早就不贷了。”
    但是,对于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而言,从银行贷款仍然是最直接的融资方式之一。“我们刚刚从银行拿到大额度的授信额度,银行对优质开发企业的支持照旧。”华东某大型房地产开发商老总称。
    另外,不同信贷产品受到的调控待遇也有不同。即便是房地产调控效果初显的上海,各家银行对个人购房贷款的热情仍有增无减。
    防控潜在坏账风险
    商业银行对个人购房贷款的支持并非没有依据。数据显示,个人购房贷款作为目前最优质的信贷产品之一,其比例已经占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15%左右。也正因为房贷业务的优良性,中国银行(行情,论坛)等多家银行的上半年业绩报告均显示,其不良信贷率逐步下降。
    然而,一边是在实际业务中银行积极扩张个贷,一边却是政策层反复强调其潜在风险。
    “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产业结构调整与产能过剩的压缩,因此,银行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会有所增加。”8月30日,央行上海分部出具的首个《上海金融稳定报告》(下称《报告》)称。而上海房价稳中有降局面更令市场担心坏账风险的提高。“需要关注因抵押物贬值而产生的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制定应对预案,避免引发系统性风险。”报告称。“房贷产品由于期限长,坏账风险也会有较长的滞后性,一般会在8年左右显现。因此,提高警惕性不无道理。尤其是在房地产调控时期,房价下降的直接后果将可能出现还贷违约率上升。”上海一位房地产专业律师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