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乃至全国高等教育的核心———海淀区,书店可谓数不胜数。仅在北大、人大等高校的周边,中小型书店就有上百家。而分别坐落于北京中关村地区苏州街的东西两侧的中关村图书大厦、第三极书局更是拥有几十万种图书的超大型零售书店。 然两大书局虽隔街相望,相隔不过百米之遥,但近月来却打起了图书的价格战,都以极低的价格吸引客源。一时间,到两大书局买书的读者络绎不绝、周边书店怨声载道,而夹在两大书店之间、以小店面集合体的形式出现的、原本顾客熙熙攘攘的海淀图书城门庭冷落,处于濒临出局的境地。
“战火”的起因
事情起因还要追溯到2006年7月15日,这天是第三极书局开业的日子。就在该店举行开业典礼之际,作为邻居的中关村图书大厦突然宣布:“7月15日至8月15日全场图书7.5折。”因此在此期间第三极书局的销售额受到极大影响,第三极书局总经理李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本来开业头3天,我们的销售业绩非常好,50万元的销售额已经创造了全国同类大型图书卖场开业销售的最高纪录。但是中关村图书大厦的打折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冲击,一个星期后,我们的日均销售额很难突破10万元。”
第三极书局曾希望中关村图书大厦可以“点到为止”。但事与愿违的是,中关村图书大厦却再次公布自8月15日—10月15日继续全场7.5折。因此第三极书局于2006年9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全面回应价格大战,希望以“全场图书7折,部分图书按进价销售”的举措扭转不利局面。
读者高兴书商发愁
9月13日下午,记者在第三极书局和中关村图书大厦发现,前来这里买书的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一位刚买到新书的女士对记者说:“我住在丰台,原本准备先去中关村图书大厦给孩子买几本书。可第三极的更便宜,打7折,所以就在那买了。”而当记者问到关于两家书店价格战的事情,她表示:“希望他们能一直打下去,折扣打得越低越好。都说图书行业是暴利的,书价也太高了,但愿书价从此都这样。”一位中年男子满脸不解地问记者:“我们以前在西单、王府井买书,都是按原价买的。即使有打折的,也不过9折,最低8折。这以前书价是不是太高了?这能说明什么?我们是不是都亏了?”
面对既高兴又有疑问的读者,似乎价格战本身已不是问题的重点。作为读者似乎更为关心的是书价究竟应该卖多低,这样低价格的好事还能持续多久。
记者了解到,7月15日,中关村图书大厦以7.5折的低价格“回馈”读者,在北京国有大型书店里尚属首例。而在这之后,第三极书局以全场7折,部分图书按进价销售的举措更是一颗分量更重的“炸弹”。
那以如此低的价格销售图书,两家书局是否有“利”可图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家欢喜一家愁”。
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营销策划部经理刘艳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每家书店各自经营情况不同,作为中关村图书大厦开业三年,第20个月内就实现了盈利。由于今年暑期已经完成全年的销售任务,因此我们有实力来做活动。”当记者问道中关村图书大厦是否有财务压力,以及这样低的价格是否可以赢利时,刘女士反问记者:“您从哪儿看出我们不赢利,我们当然赢利。”她还反复强调:“我们以赢利来回馈读者,打折优惠是为了回报读者。”她向记者介绍,自中关村图书大厦打折以来,从7月15日~8月15日,客流量是过去的3~4倍,并且单日销售额最高增长183%。
中关村图书大厦总经理孟凡洪曾在媒体采访时透露,从7月15日~7月31日,中关村图书大厦累计销售额达1089.5万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35.91%。他表示7.5折销售仍有赢利,只是赢利不大。
相对于“邻居”中关村图书大厦“繁荣”的说法,第三极书局却是另有一番陈词。
据工作人员介绍,尽管目前第三极书局客流量是原先的6倍左右,但亏损也是必然的。“我们是赔本赚吆喝!”这位工作人员说,“作为全国最大的书店,打最低的折扣售书,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
“此次打折直接针对中关村图书大厦,意在‘以价格战制止价格战’。”第三极书局总经理李松先生曾在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关村图书大厦的打折销售导致第三极书局的亏损额不断增加。7折肯定已无利润可言,既然开战就不在乎亏多少钱。”
某出版社工作人员也曾对记者说:“7折肯定是亏的,7.5折也亏,要不然中关村图书大厦一直做活动就行了,何必要将书价再调回去。”
中小书店利润遭打压
与火暴异常的中关村图书大厦和第三极书局相比,夹在两大书店之间的海淀图书城却显得冷冷清清。记者看到,各小书店即使有顾客,但真正买书的人也不是很多,与原先这里人头攒动的场面形成巨大反差。
位于海淀图书城的皖枫林书店的负责人狄女士对记者说:“价格战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客人都被吸引走了,我们的客流量已经下降了30%~50%,销售量更惨。作为大书店以这么低的价格出售可以撑得住,但我们小书店不行。7.5折即便是赚也就1、2个点,而我们即使打8折,顾客也不会来。”
“现在价格这么乱,7.5折、7折,再这样下去,我们都卖不出书,可怎么活?”另一位书店负责人在不停地抱怨,“大书店进货都有优势,价格比我们低,并且从营销模式来讲,都是代销,没有现金交易,而我们一旦卖不出书,就只能当废纸了。大书店打价格战,即使是赔本也‘扛’得起,而我们如果也打7.5折,那我们的房租费、水电费、人员工资从哪里来?”
经销商利润有多少
从两家“价格战”当事者所表示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中关村图书大厦是以“薄利多销”持续“繁荣”,而第三极书局却是以“不惜血本”来“以暴制暴”。最为“冤屈”的中小书店则是处于顾客大量流失的境地。但实际情况是否真如他们所说呢?是不是7折或7.5折就是图书价格的底线呢?华夏出版社的高女士认为,这两家书局肯定还是有利润,只是多少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外图书的定价通常是直接成本的2.5倍左右,但是目前国内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法规规定图书定价的标准,出版社基本上是根据图书成本乘以一定比例计算得出,虽各类别图书价值有相关规格,但各供货商给经销商的图书价格也是千差万别的。
对于各出版商给经销商的图书价格,大部分出版商都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就以“话题过于敏感,我们供货商不能评论经销商的行为”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但北京某书店负责人邵先生以自己为例向记者做了介绍,“现在供货商给中小经销商的图书折扣,低的一般是在6.25折左右,而再往上约6.5~7.2折不定。而这只是对中小经销商的价格,作为中关村图书大厦和第三极书局这样的大经销商,折扣会更高。”他还说,由于书种类的不同,折扣也不尽相同,但具体的价格他拒绝透露。
另一位曾经在出版社工作过的王女士对记者说,图书的价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稿费、印刷纸张、装帧质量等,但这些都已经体现在图书定价上了。供货商给经销商的图书价格一般按图书种类定价。现在,图书馆装备类的图书,即教材的折扣较高一般在定价的7~7.5折之间,低的在6.5折左右;而计算机类的图书一般在定价的7~7.5折之间;儿童类图书价格稍低,在6~6.5折左右。最为便宜的要数畅销书,包括生活类、青春类、励志类和武侠、玄幻类小说等,价格一般是定价的5.2~5.5折左右。
记者视点
图书行业繁荣需要联合
两个拥有几十万种图书的超大型零售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第三极书局以非凡的“姿态”打起了价格战,你说“回馈读者”,他说“热爱读者”;你出7.5折,我就来7折。一个“国有大型”、一个“民营最大”在群众面前演出了“精彩”的一幕。作为欢天喜地购书的读者、作为长时间因书价高的离谱而不购书的读者,在这么低的价格面前怎么不让他们产生怀疑:书价究竟该多高?
图书行业人都认为价格战会影响行业,甚至会波及更广。出版商也认为有可能会造成“高定价、低折扣”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一个行业一定要有规则,谁都不能违规行事,这样势必造成行业混乱,最后如果真的出现经销商打压进货价格,而出版商不得不抬高定价,那出现“高定价、低折扣”的局面,吃亏的也只能是读者。
作为隔街相望的两个“邻居”,既然都有实力,那如何联手共同创造行业的繁荣才是正确的经营之道。中关村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的硅谷”,这也与被称为“邻居”的“海龙电子城”和“鼎好”联手做大市场的战略密不可分。因此,图书行业繁荣需要的是联合,而不是现在的“你赔”、“我赚”。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