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代表团剖析小企业贷款难,共商对策
1%的大公司坐拥全国一半贷款
本报讯昨天,中博会金融融资业代表团在广东国际大酒店举行了“小企业融资论坛”。省政府有关领导和中国银监会有关负责人与商业银行和融资担保公司均作专题演讲,剖
析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并进一步提出化解良策。
贷款集中潜在风险巨大
银监会统计部主任刘成相在演讲中用数据说明,当前银行贷款存在向大企业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事实。据统计,目前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亿元以上大客户占其全部贷款客户数不足1%,而贷款余额却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0%;平均单个大客户贷款余额近5亿元,导致贷款信用风险高度集中,形成了巨大的潜在和实际损失。
刘成相强调,各银行必须将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摆在战略高度来认识,改变以往“贷大、贷长、贷集中”的做法,加大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力度。一是金融机构要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体制机制,加快开发小企业贷款风险定价等贷款管理新技术。二是监管部门要制定符合小企业金融服务特点的监管框架和制度。三是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优化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外部环境。
三因素造成小企业融资难
广东银监局局长彭志坚在演讲中指出,造成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在小企业方面。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总体信用度不高,特别是个别小企业出现的恶意逃废债行为,损害了小企业的整体形象。二是在银行业方面。信贷政策不配套,贷款担保方式不灵活,创新意识不足,业务产品推介不够等。三是在机制和环境方面。缺乏从事小企业征信活动和信用评价的资信评级机构;担保机构少、担保能力弱、担保体系不健全等。
可喜的是,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往往能以比贷款利率低的成本筹措到所需要的资金,导致大企业贷款一定程度上被分流,为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目前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正在改善。
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底,广东银行业的小企业贷款余额合计2075.69亿元,占辖内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15.5%,比年初增加123.08亿元。同时,小企业表外授信业务也快速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辖内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总量4683.83亿元,比年初增加777.11亿元,增幅达19.9%。
同质竞争致收益增长困难
新任民生银行行长王浵世在演讲中,以民生银行为例,从不同侧面分析银行与中国小企业共生存,同发展的问题。
他指出,为小企业提供服务是银行生存的必然选择。国有银行改革步伐加快并不断成熟,银行低水平同质竞争严重,对大公司客户的竞争更是到了近乎白热化的程度。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大客户营销的综合收益水平增长困难,传统业务经营方式正在走向尽头。
因此,客户结构调整、资产结构调整、收入结构调整等成为民生银行公司业务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方向,其中客户结构调整是所有调整的基础和重点。国际经验以及民生银行近期的试点均表明,小企业金融业务可以实现较高的利率风险定价水平和较高的股东报酬率,这自然成为民生银行未来业务调整和升级重点考虑的方向。
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左右,中小企业创造的价值占GDP的60%,出口值占中国出口总值的68%,进口值占中国进口总值的69%,上缴税收40%以上,并提供了75%左右的城镇就业机会。因此,服务小企业不仅仅支持了小企业发展,也是银行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朱桂芳谢思佳
程满清陈清浩
实习生孙邦琴
本版摄影吴伟洪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