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红周刊》】
■策划《红周刊》编辑部 统筹 明君
编者按:
大盘股本周发生明显异动,市场对其寄予无限期待,它是一轮行情的发端,还是海市蜃楼的美丽幻象?观察大盘蓝筹股本轮行情以来的“前世”,或许能找到市场“来生”的姻缘际会。
·市场观察·
大盘股暴动之“前世今生”
■本刊记者侯纯林中
权重股由冷变热的“心路”
两市的大盘权重股从去年8月份股改正式启动以来,表现并不好。从图1中可以看出,同期上证综合指数上涨56.01%,没有新股上市影响的沪深300指数也涨了50.66%,而8只大盘股中只有中石化、G招行和G民生三只大盘股超过了指数涨幅。而G宝钢、G联通、G长电等老牌权重股似乎已被主流资金抛弃,一直在历史低位区域徘徊,与大盘指数形成背道而驰的走势。而走势较好的中石化在5月15日见顶,比指数提前了两个多月见顶下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大盘股在今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中反而拖了股指上行的后腿。
但就在股指于7月5日中国银行上市当日触顶后节节下跌的时候,中国石化、G招行、G民生等大盘股却悄然企稳,并带动大盘连续小幅攀升,产生了8月7日后的反弹行情。
《红周刊》将沪市权重前20只大盘股做了一个指数,并与同期上证指数做对比,可以看出,反弹行情开始时大盘股的表现并不突出,甚至还落后于上证综指,但进入9月份以来,大盘股行情有明显加速上扬的趋势,本周成交额更是明显增加。
盘面看,周二和周三上午,沪市逆北辰将发行的利空而上涨,一度冲过千七,中石化仍是龙头,招行则是先锋,新蓝筹国企成为涨升的新动力,中国银行终于突破底部平台,大秦铁路、国航也开始奋勇向上;就连蛰伏多月的联通、华能、长电、宝钢等老牌大盘股,周三也被资金拉抬一番。位于沪市的大盘权重前列的股票几乎全部放量上涨,大盘股涨势有蔓延爆棚之势。而周五大盘股再起狂飚,国航甚至开盘不久就被牢牢封在涨停板。
是什么促使在时隔两年多后大盘股再次走强,成为市场的主角呢?而此次的大盘股行情究竟能否持续,是持续走强,还只是昙花一现?
大盘股走强之三大猜想
猜想一:为十六届六中全会保驾护航
10月份将召开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政治上需要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相信拉抬大盘指标股会起到一定作用。
猜想二:为工行发行上市作秀
从8月开始,G民生、G浦发、G招行三只银行股借招行发行H股的利好连续上涨,并创出历史新高,而新上市的中国银行也在
近期开始走出底部。银行股的集体走强意图明显,就是为了今年IPO的重头戏工商银行的平稳上市,避免再次出现国航上市的惨象。而中石化、招行与中国银行已经取代G宝钢、G联通、G长电成为大盘新的风向标,所以工行上市后银行板块会当仁不让地成为大盘的定海神针。但是由于工行与中行一样属于绩平大盘股,只会作为调控指数的工具。
猜想三:QFII做多股指期货
有评论认为,近期的大盘股行情是机构资金在建仓中国未来期货指数中的权重股,收集战略筹码,以期在未来的期指的交易中占得先机。但国内期指是以沪深300为标的,可以看出,富时A50指数中权重居第二和第三位的中国银行、大秦铁路本周都放量上涨,但是由于流通股本的计算方式不同,他们在沪深300指数中的权重却仅排在13和27位,不应该成为境内机构资金建仓的重要对象。
有迹象表明,QFII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近期的大盘股行情,他们通过拉抬新华富时A50中的高权重股,诱使市场短线资金跟风推高富时A50指数,另一方面在新加坡做多A50期指获利。但国内的机构资金却无法取得此种套利机会,所以自然不会做为QFII抬轿的傻事。周五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公开表示,股指期货在今年底明年初推出,这使境内资金继续大胆做多指标股,让QFII赚了个盆满钵满。
个股与大盘股暴动背离
与沪市大涨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没有特大盘股的深市表现明显偏弱,相对的“大盘股”万科、五粮液表现并不抢眼,周三上午沪市股指快速拉升时,深市甚至是在前收盘下方运行。
其实,除几只活跃的大盘股外,市场其他个股的激情并没有被调动起来,以指标股最为躁动的周二周三两天的统计数据看,两市个股涨幅超过4%的个股仅有79只,而最火爆的周五也只有81只。值得注意是周三,上证指数微跌0.38%,但沪市只有161家个股上涨,多达608家个股下跌。
经统计,本周跑赢的个股只有342只,占有交易家数的1/4,可见大盘指标股的作用非同一般。
从盘面看,周三上证加权平均走势与不加权的算术平均走势线形成巨大的剪刀差,这表明上证指数的拉抬只是依靠这些大盘权重股,而小盘股基本没涨,甚至在下跌。从8月7日以来的资金流向可以清晰看出,本周沪深300股票成交暴增43.21%,而沪深300股票以外的股票群体总成交额却减少了14.04%,这与之前的两者同向变动明显不同,显示资金短期集中流向大盘股,是以牺牲其他股票成交为代价的。如果大盘股走强,真是场内资金大转移,而并非大量增量资金的介入所致,那么投资者也只能面对赚指数不赚钱的尴尬局面。
明显看出,本周上证综指与深证综指走势出现大幅度偏离,其原因是上证综指包含了全部的异动指标股。
周五,大盘股卷土重来,虽然中石化停牌,但国航被封涨停,两市出现本周最大涨幅,沪市再过千七,或许经过了几天的洗礼,投资者心态也在逐步改变,个股行情在大盘股暴动情况下相对前几天开始有所活跃,涨停非ST个股也接近10只。
所以,现在看来,在敏感的高位,大盘权重股的集体暴动反而会引起市场的警惕和减仓的动力,所谓股指期货的冲动似乎太早,借利好补涨可能是实质。
后市大盘堪忧
中石化从本周五开始停牌,再次复牌至少需要近1个月的时间,近期无法再为做多贡献力量。虽然上证综指离7月5日最高点1757.47只有2%的落差,而两市其他主要指数如上证180、沪深300、深成指离7月份中行上市时的高点都有4%以上的差距,深综指更是差了6.3%。如果我们只看深成指以及深综指的走势,可以发现深市大盘近期在构筑一个阶段性的头部,5日和10日均线的交叉是最简单明确的提示。深成指才反映了深市成份股的走势,而近日上涨的大盘权重股均在沪市,故深成指才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大多数主流股票的走势。显然,在去掉大盘权重股的因素后,市场其实走得相当弱。
所以期望依靠大盘股使股指再创新高不切实际,而即使上证指数继续像本周一样脱离其他主要指数上行创出新高,市场也可能再现投资者赚了指数赔了钱的景象。所以本周的千七失而复得并不值得高兴,反而可能会成为后市的隐忧。
·名家访谈·
指标股异动“命”不长久
——访和讯信息首席分析师文国庆
■本刊记者明君
一种预期和一个企图
《红周刊》:指标股本周异动明显,带领指数直冲千七。记得每当大盘关键时刻,或者大盘股发行的时候,指标都会揭竿而起,这次大盘股异动的背后隐藏着何种玄机?它与以前大盘股的数度救市有何不同?
答:大盘股异动的背后是首先是一种预期,市场对股指期货的预期。
由于只从成份股中取样,股指期货忽略了绝大多数的股票,而将诺大的市场浓缩为几十只或者几百只股票,这个特点决定了未来的市场格局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即大资金的关注重点只集中于大股票和与之匹配的金融衍生品;小规模的资金才会对小股票感兴趣,比如那些业绩增长极快或者有重组题材的小盘股。
我们研究国外的市场发现,没有上述题材的小盘股会越来越不活跃,发达市场中小盘股零换手的情况并不罕见。从这个角度来说,最近一周的市场变化其实是对未来市场格局变化的一次预演。
大盘股异动的背后当然还有众所周知的企图——工行顺利地发行上市。
目前大盘股蜂涌上市是为国企脱贫解困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换一种好听的说法,是让全国股民分享大盘蓝筹股的成长,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股市氛围,这些大盘股想顺利发行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看到了中行的缓慢上行。不过由于中行的盘子实在太大,“主力”于是想借招行掀起一轮银行股“价值再发现”的运动。从近期来说,大盘股整体上扬是为工行上市造势,从长期来说,是为所有这些大盘国企股的上市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综合来看,股指期货推出以后,基金配置大盘蓝筹股的欲望将十分强烈,而未来将要上市的这些大盘国企股,如中移动、中石油、中铝集团必然成为成份股,所以,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中,相对来说成份股将被高估,非成份股将被低估。大盘股的这轮炒作从短期来看虽然有些功利色彩——为工行上市做准备;但从长期来说,由于股指期货的推出,市场确实将呈现出成份股被相对高估的趋势,这与以前发行大盘股前拉抬指标股时的市场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同。
香港国企股将成内地指标股异动的天花板
《红周刊》:如果股指期货导致成份股被高估是一种趋势的话,这种趋势可能持续多久呢?有没有参与价值?
答:要注意我所指的高估是“相对高估”,这种趋势并不是没有限度的。我个人认为,A股大盘蓝筹股高估趋势的“房顶”是它所对应的香港国企股的市场价格,而就这个标准而言,大盘蓝筹股的价格离这个房顶其实已经很近了。
未来的沪深300指数中,大约有2/3的成份股可以在香港市场中找到他们H股的对应价格,如果A股和H股的差异过大,随着我们外汇管制逐渐放松,两个市场便会形成套利机制,所以,未来同一企业的A股和H股价格会趋于一致或者非常接近。其实周四的市场表现可以明显地看出,A股已经出现了“高原反应”:大盘由上涨17个点到收市跌6个点,中行、大秦铁路、中石化也全部冲高回落。我相信周五的上涨也只是“主力”借题材讲的一个故事。
《红周刊》:为什么同样一只股票,同时在香港和内地上市,香港就会成为A股的“房顶”,而不是A股拉升H股上涨?
答:同一只股票在两地上市,哪个市场有定价权呢?是流通市值最大的那个市场。比如中石化,在香港上市160亿股,而A股市场只有28亿股,所以这只股票的定价权是在香港市场。中石化周四收盘价6.8元,即使考虑到股改对价因素,也高于中石化H股价格约6%。而中行的两地价格也已经非常接近,大秦铁路虽然没有在香港上市,但可以和广深铁路的H股价格对比,同样没有上涨空间。
从价格对比角度考虑,这次拉升的几只大盘股的价格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特别是我们狂炒银行股的时候,香港的银行股根本没有动;而从整个市场所处的位置看,香港股市处于历史新高,近期回调的压力很大,一旦香港市场调整,A股几只大盘股的价格会更有压力。
《红周刊》:说到A股和H股市场联动问题,我们能感觉出目前A股市场与H股市场有联动性,但似乎并不像您说的这么强。
答:当越来越多的大盘H股回归以后,A股和H股的联动会越来越强,内地市场也就越难走出一枝独秀的行情。如果说非贸易品和纯中资股还有一些个性的话,可贸易品类的股票则没有个性可言。比如中石油、中石化,或者其他资源类公司,他们的估值肯定会和全球经济密切关联。很清楚的一点是,“海归”的股票越多,我们和国际市场的关系越紧密,香港市场会逐渐成为A股的领先指标。
《红周刊》:历史上有几次拉抬大盘指标股的情况,这次和以前不同的地方是除了为工行做秀,还有股指期货即将推出的背景。那这两种因素谁主谁次呢?如果是为工行做秀为主,我们可以预期工行发行完毕完会有一轮较大下跌,但如果是机构为应对股指期货推出,而掀起的一轮配置大盘股的行情,那么投资者是否也可以趁机捞一把?
答:如果分不清谁主谁次,可以参照香港市场国企股的表现,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即使加入股改因素,正常情况下,A股市场折算后的价格应该略低于香港国企股价格,或者持平,但不应该高于香港市场,这在长期上是无法稳定的。
周二周三两天指标股拉升大盘的作用十分明显,上证指数已经突破盘局,创下短期新高,但应该注意到,中证流通指数并没有出现新高。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指标股虽然上涨了,但大多数的股票却依然在横盘甚至下跌。
我很怀疑在这个时点拉升指标股的持久性,一是前面说过的,香港市场处于历史高位,许多A股大盘股的价格已经非常接近甚至超过香港市场价格,一旦香港股市出现技术性回调,这些大盘股的位置会相当尴尬。二是许多资金实际上并不看好近期内的市场,从周四的市场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当股指被快速拉到1700点位置的时候,这些资金便逢高出货了。
本次大盘股启动能否持续,要看它能不能成功地拉动整个市场上扬。周四的行情很能说明问题,加权平均指数与算术平均指数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剪刀差:当加权平均指数上行的时候,算术平均指数却在下跌。两个指数的差异大约有0.8个百分点,这在一日行情中是非常大的,所以整个市场被强拉硬拽的感觉非常明显。
港股正处于中期顶部
《红周刊》:您的回答让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您认为香港股市似乎岌岌可危,为什么?
答:我判断香港市场正处于一个中期顶部,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之所以这样判断有很重要的原因,即内地到香港挂牌的股票中有很多的资源类股,而全球资源类商品价格已经出现了长期下跌的征兆。我认为资源的稀缺并没有市场价格表现出来的那么明显,它是被金融市场放大了。
商品市场牛市已经5年了,许多资源类商品价格上涨了好几倍,如果这种态势持续下去,社会发展也是不可维持的。我认为事实上这些商品并没有稀缺到那种程度,而是由于金融市场的炒作才造成了这种过度稀缺,要知道金融市场的炒作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反而使这些商品形成了硬缺口,其中石油和金属类商品价格走势就特别典型。
但是大家可以看看煤炭和钢铁的价格走势,它们早就处于见顶回落的阶段,这说明世界经济并没有热到那种程度,对资源的需求没有那么高。像煤炭这种商品不容易被金融市场炒作,所以它的价格更真实,而它的价格早就开始下跌了。这也是为什么煤炭和石油两种替代性非常强的商品,价格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的原因。
《红周刊》:您刚才说的是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会很大地影响香港国企股走势,对吗?
答:是的,国企股中石油类股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资源类股有江西铜业、紫金矿业等金属股,还有大量的钢铁股和煤炭股,这类股票在香港国企中占的比重很大,如果未来商品市场资源价格下跌,一定会对国企股指数产生很大影响。
而国企股中另一大类为银行股,我认为,中国几大银行都已经在香港市场被高估了。日前招行招股时的火爆其实只是一种概念炒作,炒作它的非国有银行背景,而非业绩增长的预期,所以未来如何很难说。国际分析师对内地银行的评价都很接近,认为“(这些银行)享受了高成长的溢价,却没有体现出高成长的业绩。”由此来看,内地银行股的估值水平并不低。
除了这些制约内地国企股上涨的因素外,全球经济都出现了减缓的迹象,美国的经济减缓迹象十分明显,日本、欧洲也都有问题,相对来说,中国经济成长的环境并不很妙,未来发展速度可能会下降。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香港国企股未来回调的可能性很大,它们的价格也会成为内地大盘A股的“天花板”,压得大盘蓝筹股没有上升空间,所以,我判断这个时点拉升大盘股只可能是短波段的炒作,没有持续的基础。整个来看,从为工行做秀的角度讲,是正确的,但从选择的时机来讲,可能正好处于一个高点,这种操作在我看来十分危险。
《红周刊》:我也有个疑问,虽然拉抬指标股有很现实的需要,但如果10月底工行才上市的话,现在就拉抬这些指标股是否太早了,反而会形成市场多头的极大损耗?
答: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工行询价马上就要开始了,现在发动指标股以及拉动招行上涨,有助于工行确定一个较高的招股价格。而且拉动指标股上涨的这些资金也应该是较有背景或者实力的,所以虽然大盘看起来不很配合,但在工行上市前,上证指数大概也是可以维持的。
如果观察中证流通指数就可以注意到,近一阶段来这一指数每隔3、4天就似乎要破位下跌,但每次都被大盘股上涨抵消了。这一方面说明了市场的虚弱,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护盘”资金的果断。
虽然离工行上市还有1个多月的时间,但“护盘”的任务并不太重,其中招行是“形象工程”,中行是“定海神针”,中石化更似闲庭信步,周五开始停牌,“护盘”不废吹灰之力。
《红周刊》:我觉得还是不能忽视一个现象,就是这几天的大盘股异动带动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肯定不是抢帽子、炒热点的短线客,除了护盘资金,那些真正建仓指标股的资金难道没有考虑到您所讲的这些风险吗?
答:首先,这里应该有许多新基金。从5月份以后,大约有几百亿新基金发行。这些基金发行后并没有很好的建仓机会,从操作的安全性及未来配合股指期货的操作来讲,建仓大盘指标股是很必要的。
而且,建仓大盘蓝筹股并配合股指期货操作,是一种十分安全的懒人操作法。因为几乎所有的新基金都要求在不长的时间内有一个并不低的持仓,如果基金经理不看好市场,那么建仓大盘股,然后利用股指期货锁定下跌风险应该是一项不错的策略,既安全又省事,只是显得没有什么进取心。
《红周刊》: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您虽然不看好整个市场,但似乎也认为指数不会大跌,因为指标股会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那么投资者应不应该配合当前形势配置一些大盘股呢?比如中行?
答:其实不需要将中行炒得太高,就能将指数维持住,因为中石化已经停牌,中行只要不跌,指数想大幅下跌是很难的。投资者应该看清工行上市后的市场情况再决定投资策略。因为工行上市后,还有许多的香港国企股等待回归,比如中石油、中海油、中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等,工行上市只是故事的开头,故事的结尾如何现在很难猜测。有些人认为工行上市后会是一个转折点,一个大牛市的开始,我更倾向于认为,工行上市可能开启一轮下跌行情。
说到配置股票,最重要的是先把握好大的形势,特别是大盘股,前面说了,会看香港国企股的脸色行事,而香港国企股近期回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