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品出口已经出现量减价增的趋势。”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昨日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转变做出定论。
记者采访了一些外贸领域学者,他们也同样认为这个“转变”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了。
曹新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说,今年前7个月服装出口单价总体提升6.5%,对美国和欧盟出口服装的平均单价增长26.7%和23.6%,特别是对美欧设限产品出口几乎都出现了量减价增的现象,“这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希望出现的情况。 ”
他表示,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应该向“适中价格”、“可以依赖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3方面努力,实现“稳定低端、扩大中端、突破高端”的目标。
在外贸领域,纺织品行业一直是政策面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以来,关于纺织品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担忧弥漫着整个行业。近来出口退税政策对于纺织品行业的调整也限于“微调”。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纺织品行业一直是人民币升值的最大障碍,但恰恰是人民币升值催生了纺织品出口结构的优化。”此前,人们担心人民币升值会削弱出口价格的竞争优势,但是由于一部分企业的原料源于进口,升值后进口成本也降低了。出口价格增加,成本减少。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7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35.6亿美元,增长21.6%,当月实现顺差额同比增长了24.4%。而前7个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761.7亿美元,增长了23.9%。
专家观点
应取消纺织品出口退税
关于纺织品出口退税政策的“微调”,“我国纺织品行业对于减少政策支持的承受能力比大家想象的要大得多,此次退税额对于纺织品出口企业来说相当于没调。”袁钢明认为,政策面对于纺织品行业过于敏感,其实纺织品在减少扶植和保护的政策调整中可以向更优化的趋势发展。
政策扶植减弱以后,肯定会有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但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会更具竞争力,利于产业结构优化。
“近来纺织品企业的利润比以往增加了。”袁钢明表示,产品出口价格提高导致量上有小幅萎缩,但是据他分析,我国纺织品的价格提升空间还很大,即使价格提高还是有很大竞争优势。而且市场对于纺织品价格提升的反映必定是先减少进口量,然后随着市场适应而慢慢消化,进口量还会继续增长。
相关新闻
反倾销案中国胜诉企业仍面临“反吸收”
据新华社电打赢欧盟反倾销“官司”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但是专家提醒胜利者谨防随后可能面临的反吸收调查。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日前分别在江苏常州和浙江湖州举行了纺织企业应对反倾销实务培训班。培训班上透露,欧盟有可能对2005年结束的35类化纤布反倾销案提起反吸收调查。
前来授课的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律师李法寅介绍说,反吸收调查是欧盟反倾销复审的一种,旨在制裁出口企业主动降低出厂价,以保证被课以反倾销税后出口价不上涨的行为,使反倾销措施的效果不被“吸收”。
李法寅说,反吸收调查程序简捷,救济及时而且效应强,调查时间最长只有9个月,比反倾销调查做出终裁需要的15个月要短得多。而且调查方不会主动考虑产品实际价值降低,只看出口价是否下降。因此,企业一定要积极应诉,提出实际价值降低的有力证据。
根据欧盟反倾销法规,欧盟的产业、成员方和欧委会都可以在原审反倾销措施生效两年内,以在此期间进口商品在欧盟内部的转售价格没有变化或变化幅度不大为由,提起反吸收申诉。如果调查认定“吸收”行为存在,欧盟将向出口商征收高额反吸收税。(王晓然)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