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全城追查掺“瘦肉精”猪肉的下落,名牌化妆品多项产品中被查出含有禁用成分,在各地纷纷被撤柜,然而更惊人的消息传来,江苏白蒲黄酒厂购陈化粮,酿4800万瓶酒销售一空(现代快报9月18日报道)。 在江苏“陈化粮酿致癌酒事件”的报道中,我分明闻到了一股弥漫空中的绝望气息——4800万瓶“毒酒”已经渗透入销售市场,甚至有可能进入无数人的体内,开始其可怕的病理变化。 由于“年代久远”,工商部门坦承搜集和召回这批酒已不太可能。当民众的身体被严重侵害,制造这批数量巨大“毒酒”的企业迄今安在?手攥着当初的暴利,有关当事人也许活得比谁都滋润。 在如今岌岌可危的食品、化妆品等市场,“安全”两个字似乎成为可遇不可求的奢望。最令我们感到无助的是,动辄以死人为代价的质量安全事件仿佛已成为绕不开、躲不掉的悲剧性宿命,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我们的脸、内脏或者说任何一个器官,任何一种正常的消费需求,都将演变为劣质产品埋伏的定时炸弹,随时被引爆。 如果把每一起质量安全事件比喻为一条为暴利而生的食物链,那么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就是食物链的末端,是最后的受害者,是所有代价的承受者。瘦肉精、SK-Ⅱ、毒酒,短短几天内曝出的重大质量安全事件,以及更多不知名的小型事故,让人不能不联想到法国现代著名存在主义文学家阿尔贝·加缪在其代表作《鼠疫》中所描绘的,人在荒谬的世界中孤立无援,身不由己,尽管每个人的遭遇不同,但从深处看来,却有等同之处,即跟吞噬千万无辜者的毒菌作斗争,需要类似里厄医生这样道德高尚、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反抗肆无忌惮的瘟神,人类社会才有一线希望。 显然,在一个现代法治社会,“里厄医生”不再单指具体的个人,而隐喻一种善的制度,而制度的维系需要执法者的一丝不苟,制度的坍塌也往往来自于执法者的严重渎职。人们赋予执法者的监管权力,使他们具有双重角色:既可以扮演拯救人们于危难之际的“里厄医生”,也可能摇身一变成为恐怖的“毒菌”。 就在我们接连遭遇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同时,非洲国家科特迪瓦也爆发了“毒垃圾事件”,造成2名部长被解职,受到侵害而愤怒不已的民众甚至殴打了这2名失职的部长,民众的举动其实就是在表达一种公共愿望:如果执法者无力或无心履行职责,他们就不再是人们心目中的“里厄医生”,政府和民众会像驱逐“毒菌”一样赶走渎职者,给予严厉的惩罚。 在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不能说我们没有反思和检讨,我们痛斥某些无良企业的卑劣,强烈要求加大对其的惩处力度;我们归咎于制度漏洞,建议有关部门扩大执法权限,完善相关法系;但我们容易忽略一点,罪过并不总出在空无的“制度”上,具化的执法者责任不能像空气一样无影无踪。 江苏“陈化粮酿致癌酒事件”中,当我看到当地工商执法部门面对4800万瓶“毒酒”流入市场的严峻现实,轻松一摊双手手“搜集和召回这批酒已不太可能”,似乎就要将此作为整个事件的结束语时,内心充满了愤怒与抗议:难道在当初企业收购陈化粮、制造“毒酒”并公开销售的过程中,如同稻草人摆设般的相关执法部门就没有任何责任?在“毒酒”巨大的黑影笼罩在所有购买此酒的消费者身上时,用追回难度大就可以推卸了事?同样的追问,可以适用于同样性质的监管失察事件。 当一起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于民众那一方,没有人可以幸免躲过灾难;于执法部门一方,没有人承担渎职责任;如此的代价失衡,造就了监管无责下的全民之痛。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