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18日讯 记者赵永平报道:今年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大足县旭光村赵忠良家水稻产量却不减反增。说起今年的收成,老赵高兴地说:“多亏技术员推荐的抗旱好品种,少浇两次水还多打130公斤!”让赵忠良受益的是抗旱高产水稻新品种——优质稻渝优1号。
这只是我国水稻新品种推广的一个缩影。日前,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我国水稻新品种“协优107”亩产达到1287公斤,创造了世界水稻亩产的最新记录;在超级稻育种技术上,目前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的新突破。我国高产优质水稻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通过一系列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大力推广,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据农业部的消息,全国夏粮连续3年丰收,今年夏粮总产量达1138亿公斤,同比增长7%;夏收小麦平均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小麦优质率首次超过50%,比去年提高6个百分点。
良种是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1998年以来,协优9308、两优培九、国稻6号等超级稻品种已累计示范推广2亿多亩。此外,双低油菜、杂交大豆、转基因三系杂交抗虫棉等育种技术均居国际前列,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良种还需良法。2005年,农业部在全国100个县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今年又在全国212个县实施了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在内的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实施,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据统计,去年全国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氮肥后移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77亿亩,占总播面积的55%。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5亿亩,减少不合理用肥84.6万吨,为农民节约生产成本17.4亿元。机械作业正在得到广泛普及,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专业户、农机户总数达3300万个,他们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农业部已于年初启动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力争“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50亿公斤,粮食单产提高1个百分点,力争到“十一五”期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0亿公斤水平。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