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联合体使用“浙江中烟工业公司”名称
    本报记者 刘华
    杭州报道
    9月19日,浙江中烟工业公司(下称浙江中烟)举行联合重组揭牌仪式——浙江中烟公司与杭州、宁波两家卷烟厂“三位一体”,联合重组成为全新的“浙江中烟”。
    据介绍,浙江中烟与杭州卷烟厂、宁波卷烟厂合并重组成一个法人实体,继续使用“浙江中烟工业公司”名称,直接从事卷烟产销及多元化业务。取消杭州卷烟厂、宁波卷烟厂法人资格,实行内部核算和预算管理,其债权、债务一并由浙江中烟承继。
    此后,浙江中烟按照资产、品牌、采购、销售“四统一”的要求,理顺与杭州制造部、宁波制造部的产供销、人财物关系,建立市场营销、生产制造、技术研发与物资采购中心,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浙江中烟总经理张益山说,浙江中烟重组模式与安徽、广东等地的操作路径一致: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作为全额出资人,通过行政划拨方式完成工商分离。
    早在2003年7月,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工商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浙江中烟正式成立,与浙江省烟草专卖局脱钩,实行职责、机构、人员、财务“四分开”。该公司设立初期,即明确其下属企业将由两级法人过渡到一级法人,实现资产一体化和集团化运作。
    今年初,浙江中烟启动统一营销工作,合并杭州卷烟厂、宁波卷烟厂的营销机构,启动“浙江中烟工业公司销售业务系统”。7月底,杭州、宁波两地卷烟厂职代会审议通过上述重组内容。8月18日,两厂的法人资格被撤销。
    联合重组势在必行。张益山认为,在国内烟草工业重组的情形下,浙江的先发优势日益减弱,先天不足日益显露。
    据悉,浙江烟草工业规模总量受计划指标限制仅为165万箱,而国家局提出10多个重点骨干企业平均产量要达到300万箱;其次,浙江最大品牌“利群”去年只有30余万箱(含出口),而全国烟草行业有5个品牌年产量超过百万箱,超过50万箱的品牌已达20余个;此外,资源相对贫乏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浙烟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浙烟在中西部地区建立多家烟叶基地,斥资上亿元投资参股4家打叶复烤企业。未来,该公司计划收购一些区域性卷烟生产企业。
    2004年,该公司曾试图重组黔江卷烟厂,后者背靠中国优质烟叶基地,拥有20万箱/年的生产指标,浙烟热望将其作为进军川渝的跳板。最终,重庆烟草工业公司入主黔江卷烟厂。
    “我们要打造烟草航母。”张益山表示,浙江卷烟产量规模不大,但单箱销售额、单箱税利均在国内烟草业名列前茅,综合经济指数稳居全行业首位。通过实施“内联外拓”的体制改革,浙江中烟力争2-3年内产销规模达200万箱以上,税利达15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烟草工业少数几个强势企业之一。
    截至目前,浙江中烟总资产100余亿元,销售额超过180亿元,年税利达12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