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之下,中国领导人最近几个月的举动,似乎是在仿效美联储前主席威廉·麦克切斯尼·马丁精炼的经济管理模式。马丁有句名言,称他的工作就是“在派对进入高潮前撤走大酒碗”。
随着中国经济在今年上半年以10.9%的速度迅猛增长,中国的确已实施了一系列为经济降温的措施。 然而,马丁关于有必要为经济降温的教条,并不符合中国当今的政治经济模式。要找到更加切合中国实际的比喻,你需要到吧台后面看看谁在调酒。
参观一下中国的一些小城市,例如位于中朝边境的丹东市,我们便可找到答案。对一个已有10年没到访丹东的人而言,这个城市的发展令人震惊。鸭绿江边高层公寓楼拔地而起,与对岸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上半年,丹东的经济增长率约为15%,但当地人一致抱怨丹东的发展“太慢”。他们说“太慢”,是与发展速度更快的辽宁省其他城市相比。在中国,有很多类似丹东这样的城市,它们在衡量自身的发展速度时,没有比照美国或欧洲,也没有比照更具可比性的东南亚“小虎”经济体。它们的经济扩张驱动力来自基层,而彼此之间的攀比进一步加速了扩张的步伐。
中国基层的动能是如此之强,以至于政府现在即使有意,也无法在不引发大规模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撤走大酒碗”。中国的政令其实另有目标——重新调制由不甘落后的地方政府端上来的、往往浓烈的“增长”鸡尾酒。简言之,中国希望促进消费增长,以平衡投资,使其不再继续积聚巨额贸易顺差。同时,它希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求环境不受破坏,资本不被浪费。
不过,在中国这样庞大而复杂的国家推行这种改革,对北京的能力是一种考验。尽管中国经济的很大部分是市场经济,但市场手段或者不管用,或者无法被利用。中国没有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而且由于政府不希望人民币过快升值,利率手段也受到钳制。另外,中国也没有强大的中央监管机构,能利用法律手段迫使地方工厂达到国家的污染或排放标准。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中国的环境和能源法令依然遭受那些只关注增长的地方政府的蔑视。
于是,中国只能诉诸传统的控制手段。也许关键是,这些行政手段已经不如从前那样有效了。例如,压制银行借贷不再像以前那样起作用,因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资金直接来自企业的利润。套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话说,在目前的政治格局下,中国经济是“不会转弯”的。如果情况继续如此,那么,世界其他国家也许将被迫进行重大而痛苦的调整。
(摘自9月21日《金融时报》,原题:中国经济能降温吗?作者马利德,该报北京分社社长;何黎译)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