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京津沪及江浙粤等省市的平均水平,生活条件已达到甚至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浙江省百强县分布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2005年全省县域近一半入围百强县
● 江苏省百强县实力强劲,在百强县的前10位中江苏省一直占据6席左右
记者日前从在山东荣成召开的“2006中国发达县域经济论坛”上了解到,2005年度全国十强县位次已经排定,百强县位次预计本月底公布。 由于出现了并列情况,今年的“十强”实际有11个县(市、区)。在全部11个县(市、区)中,江苏以7席独占鳌头,广东和浙江各占两席。
这11个县市是:江苏昆山市、广东顺德区、江苏张家港市、江苏江阴市、广东南海区、江苏常熟市、浙江萧山区、江苏武进区、江苏太仓市、江苏吴江市、浙江绍兴县。
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邱晓华新闻,邱晓华说吧)在论坛期间解释说,之所以有11个县市,是因为太仓和吴江综合发展指标相同,并列第九。
据了解,2005年十强县人均GDP6.6万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接近4000元。以人均GDP衡量,十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京、津、沪及江浙粤等省市的平均水平。十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8663元,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4万元,生活条件已达到甚至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邱晓华指出,近年百强县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已经成为我国县域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一个板块。
据悉,从2000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每年根据对全国2000多个县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对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进行测算,这些指标涉及到了综合经济、产业发展、投资贸易、基础设施、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发展资源等各个方面。根据测算和统计结果,每年公布综合发展指数前100位的县以及重要单项指标前100位的县。
幸福指数
在排行榜受到关注的前提下,人们开始越来越看重排行榜之外的现实价值。
在此次排名中,以富见长的浙江,只有两个县(区)入选,而且排名并不靠前。据了解,十强县浙江“靠边站”的状况,已经连续两年。但浙江人对此好像没有特别沮丧和失落的感觉。
有关专家对此现象的回答是“很正常”。浙江经济历来“藏富于民”。如果按照居民实际富裕水平和综合生活水平排名的话,相信名次结果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专家表示,浙江许多县市的居民实际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一点都不逊于上榜的这些县市。
事实上,任何一个地方发展经济的初衷决不是为了追求一堆数字,其本质都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保障和发展空间。经济发展普通的县要千方百计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强县不仅要富民,更要努力提高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
令人欣慰的是,江苏的许多县市也已经把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作为目标。比如江阴市,与去年相比,江阴市在这次排名中下滑一个名次,落在了张家港的后面。对此,江阴市统计局有关人士就很轻松地表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将会更加看重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获得,着力打造‘幸福江阴’。”这样的话,怎能不让人期待?
成长烦恼
邱晓华在全国新十强县出炉后呼吁,政府主管部门,在经营城市方面,应把城市规划“放到应有的地位”。
他表示,在我国县域经济遭遇的“成长的烦恼”中,土地已成为经济最发达县发展的主要瓶颈。
“全国十强县是最具活力、最具投资价值的地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排头兵,总结好、学习好,可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提供更好的借鉴。”邱晓华说,十强县普遍正在经历土地、水、电、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短缺的“成长的烦恼”,“其中土地资源紧缺是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十强县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他透露,近年来,十强县的土地资源急剧下降——据国家统计局计算,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十强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程度超过2/3。“即便是在去年国家控制得最严的时候,十强县的耕地面积还平均减少了5000多亩,”邱晓华说,“或许在实际运行中,减少的数量比统计数据还要大”。
“目前,土地已成为十强县最稀缺的资源。”他举例说,顺德806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面积中,只有13000公顷的耕地面积;南海1004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面积中,耕地面积不到20000公顷。
邱晓华认为,要解决土地资源瓶颈,首先要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对土地使用进行精心规划,使每一分地创造的价值,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高”;其次,十强县的政府主管部门,要重新审视现有的城市规划,“将它放到应有的地位上,进行调整和重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逐渐淘汰低附加值产业,腾挪出新的发展空间。(记者 谢静 报道)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