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霍朗发自成都
自从9月1日新学年开学以来,刚刚过去的三周时间内,四川省罕见地连续爆发了多达8起中小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这8宗事件至少导致了446名中小学生发病住院治疗。
目前没有发生人员死亡的事故。 但四川省相关卫生监察机构的一些调查指出,事发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防范麻痹思想,卫生状况恶劣。
根据四川省多级卫生疾控部门和相关当事者的结论或反映,均表示系宋内氏志贺菌(痢疾杆菌)等肠道病菌致病。而不合卫生规范运行的学校食堂,几乎都是引发这一系列事态的共同源头。
据成都市卫生部门调查,在发生群体中毒事件最为严重之一的崇州市实验小学,“该校(食堂)违规制作出售凉菜”,“凉菜切片和拌制入味工序在粗加工间内完成”,“天气炎热,猪肉煮熟起锅后到师生食用期间,有3个多小时是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加工、存放的”。
而事发其他学校,也分别存在食堂苍蝇纷飞、食堂师傅健康证过期未检、前一天馊菜次日再卖、坏掉的有黑斑土豆片仍然杂煮外卖等现象。
发生群体中毒事件之一的四川绵阳市盐亭县卫生局最近组织实施的专项检查发现,全县36个乡镇99所中小学和部分幼儿园,“大部分学校疾病控制措施不够落实”。
而四川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对发生中毒事件的成都大邑县、绵阳安县和盐亭县的学校食品卫生进行安全督查后,作出7个“不”评价:“检查发现,有的学校存在食堂面积过小,功能分区、流程不合理,卫生设施不足,食品加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餐饮具消毒不落实,自备供水水源选址不符合要求,无卫生防护设施,水质消毒制度不健全等卫生问题”。
今年早些时候,四川省副省长刘晓峰在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曾坦言,虽然四川省财政去年大幅度提高了本级卫生事业经费预算,同时,新增3亿多元用于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但“不少地方卫生投入政策落实不到位,保障措施不够有力;相当部分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负债问题较为严重;有的基层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待遇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等”,而“一些地方重治轻防的思想仍未得到根本扭转”。
8月,四川省共发生食物中毒11起,中毒192人,死亡2人。而9月份数据显示,仅发生在四川教育领域内的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在群体中毒数量和人数上,都显示了一个爆发性的增长。
由此,四川省教育厅于日前下发“关于开展学校饮水饮食卫生安全教育的紧急通知”,重申校长是学校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如果管理不到位和措施不落实而导致发生群体性学校卫生安全责任事故,将从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