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周婷
昨日举行的全国脱硫工程技术研讨会上透露,“十一五”末期我国烟气脱硫市场将达到3亿千瓦装机容量,实际安装容量将达到3.5-4个亿。这对于脱硫工程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蛋糕。 但与会专家却指出,从目前看,这个蛋糕并没有成为福音,脱硫行业仍然在赔本赚吆喝。
二氧化硫减排约束加强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自燃煤,而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又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0%以上,所以火电厂是我国酸雨控制的关键行业。
“十五”末期,我国各项经济建设指标都顺利完成,惟独环境指标———二氧化硫的减排量没有达到。由于煤炭消费量增加了72%,尽管“十五”期间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了30.3%,但是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还是比2000年增加27%。
就今年的情况看,二氧化硫减排任务很严峻。“十一五”规划提出年均GDP增长7.5%,而今年上半年,高能耗高增长模式没有改变,单位GDP能耗上升0.8%。我国环保总局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274.6万吨,同比增长4.2%。
有专家认为,高能耗导致的高增长模式很难一时改变,今明两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不可能减少,我们只能力争在2008年控制住不增长,经过2009年的巩固,争取到2010年达到减排20%的目标。
由于有了“十五”的前车之鉴,“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10%”这个约束性指标。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刘孜指出,这是考核政府的硬指标,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完不成约束性指标任务,要承担违法后果。
由于相关约束在加强,电厂和地方政府不得不加快推进电厂脱硫建设。
脱硫企业赔本赚吆喝
但在这种形势下,近4亿千瓦装机容量的大蛋糕却并未使脱硫行业兴奋起来。
上海中芬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琴提起现在的市场状况时颇为无奈。“我们2年前承包山东蓬莱2台30万千瓦的脱硫工程时,订单额是1.7个亿,现在做同样的项目,价格差不多是把整数抹去,只有0.7个亿。”
发改委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司环保处处长赵鹏高说:“现在脱硫工程市场的价格极不正常。近3年来,每千瓦报价从1000元降到500元,再到300元、100元,甚至到100元以下;而国际市场的价格一直稳定在100美元左右。”
而价格的下跌直接影响工程运行的质量。赵鹏高指出,若要保证脱硫设备按照95%的投运力正常运行10年,没有300元/千瓦做不下来。
有电力企业背景的可以凭关系拿定单,没有这个背景的就只能降低报价。这已经是业内一个不争的事实。企业之所以肯出这么低的报价,“赔本赚吆喝”,是希望先占住市场,等行情好了再慢慢提价。但是这样的做法不仅降低工程运行质量,更容易使脱硫工程公司陷入更深的泥潭。
这种状况不但是对个别公司,对整个行业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锅炉炉窑脱硫除尘委员会主任徐凤刚说:“若这种无序竞争继续下去,到今年底明年初,很多公司都要被挤跨。”
电厂必须成为环保主体
脱硫企业在这样利好的政策面下仍然处境艰难,表面上看是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而在这个现象背后,则是电厂、政府和环保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在作祟。
在传统理念中,环保就是往里投钱,本身不赢利,而且花费资金巨大。所以大多数电力生产企业都将脱硫工程的设计、施工外包给相关公司来承担。
为了鼓励电厂进行脱硫,政府也采取了补贴机制。如今年6月底,发改委发布调整电价的通知,对2006年底以前投运烟气脱硫设施且尚未在上网电价中考虑脱硫成本的统调燃煤机组,上网电价每千瓦时提高0.015元。
但是,一位具有多年环保工程经验的专家指出,很多电厂装了脱硫设备却不运行,还能享受每度电1分5的补助。“鼓励机制形同虚设,当然就没有人按规矩办事了。”
而随着电价的上调,原本电网公司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交给脱硫电厂的那部分钱,现在则由老百姓来买单。“由于存在那些拿了补贴而没有减排二氧化硫的电厂,老百姓真是花了钱又受了罪。”
业内人士分析,在煤电联动政策推行之前,电力生产企业对“成本和电价倒挂”一直怨声载道,所以根本不愿意花费巨资投入环保设备的安装和运行。在这种体制下,电力企业不愿意成为环保项目的主体,环保项目成为一种摆设。政府出台的一切政策,根本出发点在于“将二氧化硫排量彻底减下来”。所以,除了在政策上对电力企业采取“大棒+胡萝卜”式的双重政策之外,政府还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明显的赢利模式,让电力企业看到利润,从而成为脱硫过程的主体。
赵鹏高介绍,发改委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司正在研究如何处理脱硫后产生的石膏。“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原本是大气的污染物就会成为土地的固体污染物。”但如果工艺达到一定水平,就会成为非常好的水泥原材料。据了解,每30万千瓦机组可生产4-5万吨石膏,“十一五”末期可生产150万吨,按照目前每吨28元的价格,这笔将近5000万元的收入对于脱硫企业来说也相当可观的。
“虽然这同企业投入上亿的资金来说只是小补,但如果能够和脱硫电价补贴、排污费结合起来,也是鼓励电力企业成为脱硫主体的一种尝试。”赵鹏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