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2003年取消了对利比亚长达10年的制裁。从那时至今,这个北非国家一直全力进行重建工作,我国大批民营公司相继进入利比亚挖掘商机。考虑到利比亚的市场机制和相应法律还不健全,中国企业前往利比亚投资应警惕5大风险。
首先,利比亚国内的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办事效率不高,一些项目只停留在口头上,消失在等待中。中国企业对很多项目真伪难辨,有的虽然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却得不到应有回报。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经济参考报资料图片
其次,由于利比亚长期遭受制裁,市场对外开放较晚,造成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很多。我国一些企业不重视市场调研,也未向我国驻利比亚有关机构咨询,盲目进入利比亚市场,结果损失惨重。由温州商人在利比亚筹办的中国贸易中心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中心于2004年开始筹办,至今未能如期开业,参与筹办工作的中国商人还遭遇意外事件,目前损失已达100多万美元。
第三,利比亚国情比较特殊,该国实行的代理制有别于国际贸易惯例,政府部门从中发挥主导作用。此外,涉及工程承包和技术服务的代理程序相当复杂,外国企业必须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交很多文件用以登记注册。一些中国企业对利比亚代理制度的特殊做法了解不多,认识不够,造成不少贸易谈判久谈无果,工程投标半途而废,丧失了宝贵的机遇。
第四,利比亚的市场环境不同于欧美等市场经济国家,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我国部分民营企业在与利方合作时,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制度,结果上当受骗,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就与利比亚方面至少发生了4起贸易纠纷。
最后,在一些领域,中国企业之间形成恶性竞争,竞相压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做法不但使企业利润大大降低甚至无利可图,同时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在利比亚的形象。
因此,中国民营企业在开始进入利比亚阶段应选择一些“短、平、快”的小项目,不要单纯寄希望于大项目,切忌急于求成。初期进入市场的工程承包类企业可借鉴抚顺外建和中土公司在利比亚分包工程的做法,只出劳务,不出资金、设备,而建材、车辆、住房等由主包商供应,工程款根据工程进度按期结算。采用这种方法利润虽然不高,但风险相对较小。此外,进出口贸易类企业可先从小额订单做起,随着业务的发展,对市场和客户有一定了解后,再逐渐做大。
还有市场人士指出,中国民营企业应更加注重提高产品质量。随着利比亚经济迅速发展,该国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产自亚洲的低档产品只能摆地摊,实际上赚不到多少钱。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