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4月央行推出QDII制度到日前外管局批准中信银行5亿美元额度,QDII规模已逾百亿美元。但从目前情况看,QDII产品整体销售状况似乎没有预期中火热。专家认为,现有QDII产品与境内的结构性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产品没有太大差异,而境外产品的托管费和其它营运成本又比较高,所以QDII的回报率可能不具备特别强的竞争力。 短期内,QDII的发展空间可能不会太广阔,但从中长期来看,QDII的市场潜力将逐渐显现,金融机构应加大QDII产品的研发、销售,以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销售暂遇冷
目前,已获得QDII额度的金融机构渐次推出理财产品,但整体销售状况偏弱。
据了解,在已经发行的QDII产品中只有交行的首期QDII产品一枝独秀,两周内就销售一空、销售总额超过预售额度的145%。而中行首个QDII产品“中银美元增强型现金管理(R)”净认购金额为5.78亿元人民币,落后于预期发售额度。东亚银行首只QDII产品售出1.6亿元,也未达到获批的3亿美元额度。最早获批开展QDII业务的工行、建行也没有太大进展。第一期QDII产品未能如期完成销售任务的工行,曾于8月上旬表示“第二期产品将于月内推出”,结果爽约不了了之。建设银行获得20亿美元购汇额度,只推出一期美元产品,始终不见人民币QDII产品问世。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情形表明,QDII产品大都遭遇销售不畅。而交行首期QDII产品销售较为顺利与交行免管理费和托管费的让利活动不无关系。
多因素拖累
从整体上看,现有QDII产品基本上以银行为主导,都倾向于保本或较大程度上保本,并局限于和债券、汇率、指数、信贷衍生品结构挂钩的定息产品,产品设计空间有限,收益率也因此没有太大吸引力。
基金QDII相对优势明显,投资范围不受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政策限制,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投资领域就覆盖股票、债券、房地产信托凭证以及商品基金等金融产品,股票资产占比10%至60%,试运行期间年收益率达10.55%。
业内人士认为,加息和升值等外部因素也会波及到QDII产品收益率,从而影响到QDII产品的销售。
央行加息在推动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的同时,会给QDII带来一定负面影响,银行QDII的人民币产品的收益率因加息而进一步缩小。
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也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国内投资者投资外币产品的兴趣。恒生银行副总经理冯孝忠指出,现在,市场对人民币未来一两年升值前景的看法普遍在3%-5%之间,所以投资者对外币产品的回报率要求较高。预期年回报率如果不超过7%,就难以吸引个人投资者。
远景仍乐观
尽管暂时存在销售不畅问题,金融机构申请QDII的步伐却丝毫没有放缓。
据了解,除银行、基金、保险后备队员将持续加入外,信托公司也准备跻身QDII行列,目前部分符合条件的信托公司QDII业务资格已在审批之中。业内人士表示,从中长期角度来看,QDII的市场潜力将逐渐显现,金融机构应加大QDII产品的研发、销售,以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有专家指出,一旦人民币升值热潮冷却,以及监管机构渐进地放开产品的创新空间,QDII的市场潜力就会显现。现在,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推动QDII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开发。比如,在产品研发方面,金融机构应集中开发与境内理财产品性质和模式不同的投资计划,以免与营运成本较低的境内产品直接竞争。可以考虑向监管机构提出一些包括对冲人民币汇率风险机制的投资方案。现时香港的境外无本金交割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成熟,一些类似基金的投资计划较容易加入对冲机制。另外,还可以对客户提供紧贴市场的人民币汇价前景分析,使客户对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有较详尽和真实的分析和预测,从而使其较易选择(作者:家路美)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