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散户造船”,类似于“个体户”——一位头脑活络的能人,在接到订单后,迅速筹集成百上千万的资金,并租下正规造船厂的船台,甚至在滩涂上搭建一个简单的船台,然后迅速组建自己的施工队,在这过程中,不需要任何公司,管理团队也非常简单,等造船任务结束后,一切又恢复原状
本报记者 宗新建 发自浙江临海
9月21日,浙江临海,龙门吊鳞次栉比的灵江江畔,中年男子金文林一声令下,一艘售价达7000万元左右的豪华“挖泥船”下水,欢呼声顿时不绝于耳。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临海已经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吸砂船生产基地,并迅速占领国内70%的市场份额。”临海市工业经济局副局长郑友剑表示,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进入造船领域的先行者迅速发家,开始积累颇为可观的财富,而不久前遇害的严保龙正是这个时期进入的,只不过一直是租用别人的船台。
“他们只是散户,租用造船厂的船台,自己接单,自己生产。”浙江宏冠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奚永宽对《第一财经日报》介绍称。
“散户造船”
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临海的大多数造船者都没有自己的造船厂,一直靠租用现成的船台。“散户造船”曾一度是临海最普遍的造船模式。
“正规意义上的船厂,到本世纪初,只有一家。”奚永宽说。而这家公司最终演变成浙江宏冠船业有限公司。
“1996年到2001年是临海造船业的低谷,2002年开始真正发展,2003年以后,大量的民间资金开始介入临海的造船行业。”奚永宽说,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造船者还是依靠“散户造船”模式。
所谓“散户造船”,类似于“个体户”——一位头脑活络的能人,在接到订单后,迅速筹集成百上千万的资金,并租下正规造船厂的船台,甚至在滩涂上搭建一个简单的船台,然后迅速组建自己的施工队,在这过程中,不需要任何公司,管理团队也非常简单,等造船任务结束后,一切又恢复原状。
在台州、温州、舟山等浙江的主要造船基地,都活跃着一大批这样的“散户”,他们有丰富的造船经验,有广大的关系网甚至独立的技术团队,能够拿到比较丰厚的订单、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但由于资金实力所限,他们无法建造自己的造船厂,只能租用造船厂的船台。
“由于各种原因,有些造船厂的船台也不能充分利用,企业主也就比较乐意和散户合作。一般来说,在浙江沿海部分造船厂,由散户造的船甚至可以占到总载重吨位的七成。”奚永宽说,目前临海这样的散户达到数百个。
但该模式也存在先天不足,曾被称为“低、小、散”。浙江省经贸委去年完成的一份专题调研披露,“有的地方在规划区内,入驻企业小、散、多,单个企业仅投资1000万~2000万元,甚至只有几百万元,占地面积只有10~20亩。”
临海市2004年出台的一份文件也曾指出,该地“宝贵的资源不能产生理想的经济效益,多数企业甚至仅依靠出租岸线、场地度日,造成了岸线资源的严重浪费”、“企业的发展无序、不规则,船舶销售形势差时,船台长满青草;船舶销售形势好时,造船企业也难以接单。”
造船业未来
情况正在改变,同时身为临海市船舶协会会长的奚永宽对“散户造船”模式有“改造”的设想。“建议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散户募股成立新型造船厂或者入股现有船厂,以利于安全管理和企业真正做大做强。”
临海市工业经济局曾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引导企业按照现代总装厂模式规划布置相关设施,并提高企业准入条件,严格执行省政府工业用地双控目标。”
郑友剑认为,随着国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家造船业正向我国转移,而在我国,大船厂正在加紧提升船舶建造的级别,逐步放弃小吨位的船舶订单,这就给中小船厂赢得了商机——现在市场上紧缺的是1万~3万吨级的船型,正是民营造船的重头。
在这样的情况下,向来嗅觉灵敏的浙江民资不断涌入造船业。“前年造船企业8家左右,去年共11家,今年目前又新增4家。”郑友剑说。
根据《临海市船舶制造业基地发展规划》,该市发展总体目标为:“到2007年,计划年造船量总载重吨将达到60万吨左右,工业产值45亿元左右;到2012年,总载重吨将达到125万吨,工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2005年初实施的《浙江省船舶工业产业布局规划》也称,浙江将在未来几年兴建十大造船基地,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根据这一产业规划,浙江将跃升为国内重要的特种船舶制造基地,以总装型船厂为核心,统筹建设船用装件配套厂,形成造船企业集聚带。
“本来,接下来正是严保龙们大展拳脚的时候,会出现一个‘船王’。但偏偏时运不济。”一个接近严保龙并熟悉临海造船业状况的人士说,如果没有遇害,严保龙一定会成为临海乃至台州的“船王”。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