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01:在文登宋村江大荃馨芦荟公司的示范基地,大棚里早已人去棚空,曾经身价高贵的芦荟像野菜一样无人理会。
图片02:从广州市公安局查证的方面来看,在广州地区上当受骗群众就达到900多人,涉案金额1500万元人民币,都已经给西安重阳公司广州办事处给掳去拿走了。
半小时观察:识破集资陷阱
这一段时间,国内一些地方又出现了数额巨大、形式隐蔽的非法集资活动,中国银监会有一个处置非法集资办公室,它做了一个抽样调查,给出的数据是:在全国十个省,已经发现大型非法集资案例达到170多起,涉及金额100多亿元。
今天,就把我们掌握的一些集资骗局模式给大家展示一下,当天上再往下掉馅饼的时候,希望你能在掏钱之前,多一个心眼。
案例一:集资种芦荟
2001年,山东文登出了个能人周新波,他发展了一种全新的概念型投资致富项目:库拉索芦荟,很快,投资芦荟能致富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威海烟台,传遍了整个胶东半岛,于是,数以千计的家庭拿出老本进行投资,种芦荟的大棚到处都能看到,上亿元的资金在年轻的周新波总经理手中运作,真是热血沸腾轰轰烈烈呀。
孙金玲是山东省荣城市十里夏家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与丈夫周新太以种地为生,2001年,种芦荟前景好效益好能挣钱的消息传到了十里夏家村,孙金玲动了心。
孙金铃:“那个合同上就写着,长到30斤以后,每斤按一元钱收购,合同上都写的明明白白的。”
按照江大荃馨公司的说法,一年后,两棚芦荟至少能赚回六七万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为了种芦荟,一向清贫而谨慎的孙金玲夫妇,终于鼓足勇气,第一次走进了银行,贷了四万元钱,一下子就种了两大棚芦荟。
2002年,孙金玲的第一批芦荟长到了规定的标准,她顺利地把芦荟交到了荃馨芦荟公司。
“当时我卖了以后,该算的帐,比方说在他们那里拿了四万块钱。”
看着收成不错,她们一家继续交着每年六千元的大棚租金,继续种植芦荟带来的致富梦想。
就在孙金玲的第二茬芦荟收获时,江大荃馨公司又推出了一个能挣更多钱的投资方式,这种投资,名叫委托管理种植。
孙金铃:“委托管理就是照他的标准,三万八千四为一个棚,就是我投资别人管理,然后我取利益。”
记者:“什么意思?”
孙金铃:“我得利益,就是像利息一样,他应该付给我利息。”
所谓的委托管理,相当于是把钱存在公司,公司付给她们利息,与银行存款不同的是,委托管理是以三万八千四百元为单位,投资周期可长可短,一般来说,一年半后,公司会付给她一万八千多元的收益,相当于得到26%的利息,比银行利率要高出十几倍,这38000元作为本金,下个周期还能生出利息,孙金玲把种芦荟的收入全部留给了公司。
“我因为什么,我寻思公司这么好,又是有前景的公司,领导又说好,政府又说好,钱我一分没有往家拿。”
从2002年开始,江大荃馨公司获得了不少荣誉,公司董事长周新波的芦荟产业也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因此山东威海一带许多人对这家公司很放心。
“三万八千四,18个月回报一万五千一百二,我投资八个棚三十万。”
从2002年到2004年,杜志景一次次把银行的钱取出作为投资送到荃馨芦荟公司,总共达90多万元,2004年6月,他的第一笔投资到了收益的时候,他可以连本带利拿回家了。
杜志景:“到期以后一看,到期的也不少,到公司一看,又增加了这么多荣誉,在这种情况下又续进去了。”
杜志景想想这些钱留在公司,以高出银行10几倍的利息给自己带来效益,杜志景把钱留在了山东荃馨芦荟公司,但对于这种投资的风险,这些投资人却没有恰当的判断。
高秀芝:“没有把握的能力,我们没有把握。”
2004年6月底,曾经辉煌一时的山东荃馨芦荟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董事长周新波被逮捕,寄托了数千个致富梦想的芦荟一夜之间成了垃圾,巨大的打击让众多投资户不敢相信这是个现实。
高秀芝:“突然的不行,好像是怎么晴天霹雳一样。”
在文登宋村,曾经寄托了人们财富梦想的芦荟被种植户胡乱丢弃,在江大荃馨芦荟公司的示范基地,大棚里早已人去棚空,曾经身价高贵的芦荟像野菜一样无人理会,到现在杜志景都不愿意相信,自己活了50多岁,奋斗了大半辈子,会一无所有,她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杜志景:“从发生这事以后,孩子他爸一直劝我,他说要想得开,钱是人挣的,我确实我的心很痛很痛。”
就在江大荃馨芦荟公司出事的同时,孙金玲家的芦荟也到了第三茬收获的时候,交给公司委托管理的38400元投资也到期了,原本充满希望的期待现在全部落空,江大荃馨芦荟公司没钱了,芦荟不收了,放在公司的钱也要不回来了。
孙金玲:“现在我觉得我活着没有意思,我不能供孩子上学,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
现在,孙金玲种过的芦荟一棚已经拆掉,一棚已经烂在地里,仅剩的一棚也成了他的精神负担,为了生活,她和丈夫每天5点钟就起来,赶到30里外的工地去打工,以此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就在两个月前,这个周新波被山东省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了个死缓,判决说被告人周新波使用虚假的资信证明,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工商变更登记,并利用该公司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
案例二:集资原始股
炒过股的人都知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原始股”代表暴利,现而今,一些不法分子觉得这个概念有机可趁,打出了低价出售拟赴美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旗号,一些投资者不由得怦然心动,孰不知这背后隐藏着一个个精心设置的骗局在等着他们。
一位老人姓刘,是广州一所大学的退休老教授,在一次早上运动完后,刘教授的一个朋友找到他,给他看西安重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传的资料,劝他购买西安重阳公司发行的“重阳生物”原始股权,并告诉他说公司有熟人,能帮他买到每股4块5的“重阳生物”原始股,一年后保证他每股就有税后利润0.5元的分红,第二年就有0.86元;第三年就有1.03元,而且西安重阳公司明年就能在上海上市,上市后的股价肯定暴涨,到那时想不发财都难,这一次刘教授并没有动心。
受害者:“第一次找我,我就没有买。”
记者:“你为什么没有买?”
受害者:“因为我不相信这个东西。”
没过多久,那个朋友又来找刘教授,这次他不光带来了重阳公司的各种宣传资料,而且还带来了自己因购买“重阳生物”原始股而得到了分红的存折,看着朋友存折上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刘教授有点动心了,但还是不放心,提出先去公司广州办事处看看再定。
受害者:“我就到他公司里去看过,他公司里头,当然是做得房子很漂亮的,而且它有块招牌,这个招牌就厉害了,是授予西安重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诚信守法企业,那么谁送的呢?是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广东工商报社。”
出于慎重,刘教授想先买一点试试看,但重阳公司的人告诉他,只有购买了3万股“重阳生物”股份,才能享受免费旅游,去西安参观、实地考察总公司,刘教授原本就想去重阳总公司看一看,这正合他意,通过讨价还价,刘教授以每股4元购进了3万股“重阳生物”原始股,高高兴兴兴去了西安考察重阳总公司,看到了规模很大的厂房,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回到家里,独自想象明年的3月就有1万5千元的红利到手,心里暗自高兴。
“由于是这样一些机关颁发的诚信守法,当然是很吸引人的。”
到了该分红的日子,刘教授一大早就去西安重阳公司广州办事处,可办事处的人员告诉他,因为公司要发展、而且很快就能在深圳上市,需要资金,所以公司决定今年不发现金红利,而用红利折成股,每十股配一股,每股4块9,在办事处人员的劝说下,刘教授又去银行取了9800元,买了2千股,加上红利得到的3千股,凑了5千股,高高兴兴回家等2003年拿更多的红利,充满期待的2003年到了,刘教授再一次来到重阳公司广州办事处,听到的却是这样的说法。
受害者:“2003年,他就讲得很厉害了,到最后决定红利一块零三肯定发,而且要股东把银行存折的号码告诉他,将来拨这个钱。”
刘教授将心将疑地回到家里,急切地盼望04年的到来。
受害者:“到04年要发03年的,一块零三要发了,三月份肯定发,拨到你账户上,因为帐户都给他了,三月份没发,到了四月份,到四月份又没发,他说六月份,就等了,等到六月份呢,改了,不发现金了,每十股送三股。”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刘教授还是没有等来重阳公司的上市,这次刘教授急了,他几乎每天都去重阳公司广州办事处,希望要回属于自己的红利,而重阳公司又变换了说法。
“凡是日子不好过了,他就搞出来在美国上市,在美国上市就搞出碟子,做做宣传,大张旗鼓,但是后来我们一了解,闹了半天美国那个公司,所谓的那个公司,实际上是台湾来了一个人,这样做了很多虚假的陈述。
几年过去了,刘教授连一分钱的红利也没有得到,于是他联络了几个股东,一齐去广东省证管办咨询,发现西安重阳公司连发行股票的资格都没有,而且办公地点、生产厂房都是租来的,生产经营状况几乎停顿,到这时,刘教授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立即到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经侦大队报了案。
在广州市越秀区庆云里4号的一处民宅里,重阳公司的人正在非法销售“重阳生物”股票,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经侦大队的专案组的人员迅速赶到。
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经侦大队副中队长罗伟聪:“从广州查证的方面来看,在我们广州地区上当受骗群众就达到900多人,涉案金额1500万元人民币,都已经给西安重阳公司广州办事处给掳去拿走了,现在还不断地有受害群众来公安机关报案。”
证券管理部门表示,由于一些企业在海外的成功上市,现在几乎所有声称卖原始股的企业也都打着海外上市的名义,来销售的。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法律部副主任冯鹤年:“目前有些企业成功,是有海外上市成功的案例,但是这些企业都不是采用这种方式,就是把所谓的通过国内投资者分散投资的方式——这是一个骗局。”
案例三:蚂蚁致富的神话
这一起我们栏目已经持续关注了两年多,营口东华集团董事长汪振东几乎在一夜之间,创造了一个养蚂蚁能致富的神话。
东华企业集团的财富神话越传越广,和当地群众签订的蚂蚁养殖合同也越来越多,这件事情,引起了营口市银监局的注意。
在辽宁省各级行政机关的参与下,东华企业集团的蚂蚁集资神话终于真相大白,董事长汪振东也锒铛入狱,但大量受骗者多年来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却很有可能付之东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为什么这些年来非法集资的案件发生如此频繁,受骗者又如此之众,有没有好的根治办法,今天我们也采访到了全国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办公室的秘书长向欣。
记者:“向秘书长,最近几年非法集资的案件发生得很频繁,要么是养蚂蚁,要么是种仙人掌,还有就是卖月球上的这个土地,为什么每次这样的非法集资案件发生就会有成百上千,甚至是几万的老百姓上当。”
向欣:“我觉得这个里边犯罪分子他们利用了老百姓求富致富的这种心理,所以再一个,他们往往就是编造的一些这种骗局是带有很强的这种诱惑性,就是说高利,我们现在接触和了解到的几个非法集资的这个案件就是它有一个共性的特点,就是高额利润的这种引诱,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像这样的骗局,往往会经历上好几年,但是手法并不高明。”
记者:“为什么几年之间没有一个部门能够出面揭穿这个骗局?”
向欣:“一个我们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完善,要举一反三,像这个山东众望的集资,包括我们一些这种植树造林这种集资,它都是一种带有很强的这种,带有一种隐蔽性的一些东西,所以我想,就是说我们确实要有关部门和法律部门要不断地完善法律,另外,我们确实要加强社会公众的这种教育和宣传。”
记者:“我想知道整规办有没有一种方法,或者下一步有没有这样的一个措施,能够从前提上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
向欣:“我们现在构想和有关部门一起来共同地形成一个反商业欺诈工作的一个平台,能够对于这种商业欺诈的一些案例,及时地进行曝光和宣传,要广而告之,另外,我们考虑,还是要在这个从长效机制的建设预警机制的建设方面,我们要投入更多的力量。”
半小时观察:用常识防范陷阱
在这些天的反商业欺诈节目里,我们一直在谈论监管的漏洞,但是话说回来,再严密的监管也不能杜绝所有欺诈,防范欺诈最关键的防线还在我们自己。
首先,我们很多人挡不住利益的诱惑,在诱惑面前我们往往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这种冒险的冲动往往带着我们越过了常识的界限。
其次是,我们往往过于自信,会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知识去代替专业判断。现在很多人都想投资、创业,但是投资创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三样东西是缺一不可。比如说,有足够的经济知识,就可以知道那些获利丰厚的行业不可能缺人投资,而那些门槛很低、竞争激烈的行业也不可能是暴利行业。
防范商业欺诈其实并不需要特别大的智慧,只要记住一些基本常识就行了,比如说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句话,就能挡住大部分诱惑。
投资创业是一种智慧劳动,它付出的不只是资本,而且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这也是一个常识,如果缺乏这样的常识和知识储备,更保险的方法还是把钱存到银行里。
记者:周弈翔 胡长春
(责任编辑:李淑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