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喻春来
    在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旗下的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共同投资10亿,进入我国船舶发动机生产领域后,全球最大的中低速柴油(天然气)机及其相关发电设备制造公司———芬兰瓦锡兰集团又计划与中船重工、日本三菱重工联手,组建新的合资公司,进军我国大型低速船用柴油发动机市场。
    合资企业将由中方控股
    昨日,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规划发展部的有关人士对上海证券报透露,三方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已就组建合资公司事宜达成一致,合资合同由青岛齐耀麟山动力发展有限公司和熊猫新科股份有限公司签署。
    该合资企业的正式批准预计在10月底,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投产,为国内造船厂服务,也向欧洲、印度等其他造船市场出口。
    不过,这位人士没有透露各方的具体持股比例和新合资公司的投资额。
    青岛齐耀是中船重工下属的宜昌船舶柴油机厂和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的合资企业;熊猫新科则是瓦锡兰和三菱重工的合资企业。
    根据合资合同,青岛齐耀和熊猫新科将在青岛组建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并利用瓦锡兰和三菱重工的技术和许可证,研发测试、试制、生产和销售生产低速船用柴油发动机。中船重工现已在青岛规划了一个船舶配套产业集群。
    上述有关人士表示,该合资公司将由宜昌船舶柴油机厂、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瓦锡兰和三菱重工四方共同出资。根据国家规定,中方持股比率最少为51%,瓦锡兰和三菱重工合持股49%。
    船舶配套业投资空间巨大
    目前,我国造船业的迅猛地发展也拉动了船舶配套业的高速增长,相关配套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2005年,我国造船产量达到1212万吨,位居世界造船业第三。
    中信建投分析师称,由于市场存在巨大需要,船舶配套业正高速增长,存在很大的市场投资机会,这是外资频频在华投资的最根本原因。
    据统计,上半年,我国船用低速柴油机和中速柴油机的产量分别达到64台/78.77万千瓦和261台/46.2万千瓦,以功率数计算,与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5.2%和50.2%。
    而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工业总产值达31亿元,增长42%;主营收入102亿元,增长35%,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2.4亿元。
    但由于忽略研发投入、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目前发动机等船舶配套产品生产能力大大落后于需求量,需要大量进口,我国造船业正陷入“船壳工业”。
    我国造船的国产船舶设备配套率现在平均为40%,而德国、挪威等先进造船国家配套设备不但能自足还有大量出口。世界造船业老大的日本和老二的韩国自足率也达到98%和85%以上。
    借外方技术提高国产化率
    我国目前造船超过70%是出口,造船平均利润约为3至5%。业内人士认为,利润低下主要原因是国产船舶配套设备发展滞后,成为制约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就曾指出,推进造船和配套工业的相互融合,完善船舶工业产业链条,是提高我国船舶工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目前,这一瓶颈已引起了国家主管部门的关注。在近期出台的《船舶工业中长期规划》中就要求,积极引导外资和社会资本的进入,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关键船用设备国产化研制水平。
    到2010年,船用低、中速柴油机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450万千瓦和1100台,基本满足同期国内造船需求。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60%以上。
    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相木也曾表示,外资企业进入国内船舶配套业,建立合资公司或并购本土企业,必须建立技术中心,中方要消化吸收外方转让的技术,力争国产化率达到90%。
    对于瓦锡兰与中船重工、日本三菱重工的合作,中船重工总经理李长印称,合资公司不仅能提高船舶配套业的技术能力,反过来又可以鼓励技术创新,这将会提高我国造船的竟争力并提高其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