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秋,花好月圆。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这是一个亲情浓郁的佳节,释放亲情、感受亲情、增进亲情,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讲究亲情、珍视团圆,是全人类共同的信念,而中华民族为甚。千百年来,不论是名门望族还是市井小民,不论是居家守业者还是客居他乡之士,莫不以中秋节与家人团聚为人生幸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千古佳话,也因此而穿透历史的时空,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祭拜月之俗,宋代时最盛。据史料记载,是夕,人们或登楼望月,或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子愿早步蟾宫,高攀金桂;女子则愿貌似嫦娥,心如皓月。明清以来,民间更看重中秋节,流行品尝月饼,祝愿团圆,感悟亲情。 新华社10月5日报道说,据天文学家介绍,今年农历八月的月亮应了民间的传统说法“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要到7日11时13分才最圆。 不过,这丝毫无碍于人们的赏月心情。作为我国传统的团圆之夜,全家人聚在一起赏月,依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节目。因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亲情将依然借助于传统佳节的载体,传递超越世俗的力量。 中秋最美是亲情。今天,尽管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传统文化面临着种种挑战,但是,亲情依然是黑夜中的灯塔,为人们指引着回家的路;亲情依然是荒漠中的甘泉,抚慰着人们的满身伤痕。当人们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到家,亲人那一张甜甜的笑脸、那一句轻轻的问候、那一杯暖暖的热茶,就能化解所有的烦恼、所有的苦痛、所有的疲惫…… 可以说,有了亲情的支撑,人们将不会感到软弱;有了亲情的陪伴,人们将不会觉得孤单。所以,在国庆与中秋联袂而来的这个长假中,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通过各种方式增进亲情。有的家庭结伴旅游,在欣赏无限风光之时,感受那份来自亲情的温馨与和谐;有的家庭选择“集体流汗”式的运动,既体验运动的乐趣,又感受情感的相互需要。 新华社10月5日的电文,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陶欢是济南一家出版社的编辑,老家在300多公里外的天津大港油田。10月2日,她与老公坐5个多小时的汽车赶回家,就是想要陪陪父母。“我是个健身迷,但与父母、老公聚在一起锻炼身体,感觉完全不一样。陪父母流汗,发现这才是表达孝心的最佳方式。”陶欢对记者说。 中秋最美是亲情。然而,在今天的月圆之夜,还是有很多人难以享受阖家团圆的天伦之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将因此而在月光之下默默传递……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为了实现人们特别是弱势群体,唤一声远方的亲人,听一句久违的叮咛的心愿,有的地方已经尝试为他们开通了“中秋免费亲情电话”。 比如,在湖北省襄樊市,当地媒体《楚天都市报》与联通襄樊分公司联手,为工地上的农民工、大学里的贫困学子、社区的低保户、福利院的老人、爱心服务站里的留守孩子……开通了免费亲情长途电话。需要者只需要简单申请,记者就将前往其工作、生活的地方,亲手递上亲情电话,供他们与家人通话报平安,互吐思念之情。 可以想像,通过这样的公益行动,这些弱势群体所感受到的,决不仅仅只是亲情的温暖,更多的必将是对社会的感激。如果在类似中秋这样的传统佳节中,能够有更多的地方行动起来,为更多的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亲情通道,那么,这样的节日味道,是不是就更令人回味悠长? 今日中秋,祈愿家家团圆,户户平安!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