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深圳等地, 近来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正在通过发行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产品等形式,尝试走到阳光下来。“在募集资金的同时,现在的阳光运作是希望留下公开记录,为日后获得私募资格铺平道路。”某私募基金人士坦陈
“我们正在尝试阳光化、规范的运作模式。 ”陈先生是上海一家私募基金经理,他的话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私募基金从业者的心态。
作为国内股市中最活跃、最神秘的一股力量,一直以来,人们往往将私募基金同“灰色”、“地下”、“坐庄”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然而,这种状况现在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记者了解到,在上海、深圳等地,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正在通过与合法机构的合作与创新,尝试着阳光化发行和运作思路。
上海模式VS深圳模式
“我们的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产品销售状况非常好,其中,点金系列从去年9月开始已经发行了23只。”华宝信托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上述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大多是由某私募基金和华宝信托(以下简称“华宝”)合作推出,华宝为受托人,负责发行;筹集到的资金由该私募基金负责运作。以9月下旬开始发售的华宝点金24号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计划为例,该计划总规模为6000万元。受益人(即出资人)分为一般受益人和优先受益人。前者由专业投资机构,即通常意义上的私募基金担任,出资2000万元;后者为个人投资者,总规模4000万元。
按照约定,个人投资者的认购起点为20万元,享有收益的优先分配权,预期收益率为4.5%,剩余收益归私募基金。为了保障优先受益人的本金安全,该计划设定了预警线和止损平仓线,如果信托净值降至预警线,华宝信托将通知私募基金准备追加资金,如净值继续下跌至平仓线时,华宝将对持有的证券品种陆续变现,以保障个人投资者的利益。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协议一般会规定,当每单位信托产品的净值由1元降至0.9元时,将触及预警线,降至0.85元时即触及平仓线。
目前,在上海,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已成为上海国际信托、华宝信托、中泰信托等机构与私募基金合作广泛采用的主流模式。
而在深圳,私募基金阳光化采取的是另一种运作模式:集合资产信托。
“与深圳国投合作的明达二期证券信托正在推介中。与公募基金相似,我们的投资资金基本上来自个人投资者。”明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钱云亭向记者表示。
据钱云亭介绍,二期的最低认购额为50万元,认购费率为1%。具体投资由明达公司负责。投资过程中,只有当信托资金净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明达才可以获得20%的投资收益,剩余归投资者,否则,明达将不分享收益。
“当然,如果出现亏损也是由投资者承担。”明达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据悉,深国投·赤子之心、平安·PureHeart中国成长等信托产品都采用的是这种模式。
私募也阳光
“这些与信托合作推出的产品及投资过程都是非常规范的。”陈先生表示,上述信托基金都采取了四方监管的模式,由信托公司、证券公司营业部、托管银行、银监局四方进行监管。
据透露,结构化证券信托的协议中往往附有一个股票池,作为私募机构投资股票的选取范围,数量不超过200只;每个季末,可更换部分股票。而深圳的集合资产信托也有股票池,但和公募基金一样,其股票池是由私募机构自己管理,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
按照规定,上述信托产品的全部资金都是由商业银行托管和监督,以确保安全。在信息披露方面,与公募基金需要公布季报、半年报及投资组合品种不同,这些私募运作的信托产品只需要定期通过托管银行向投资者公布基金净值。不同的产品公布周期有所不同,有一季度一次,也有一个月或半个月一次。
值得关注的是,和公募基金一样,这些私募也都有分散投资的约定。“在任何时点,投资于某只股票最高不得超过信托净值的10%……”在一份信托公司与某私募机构签订的协议中,记者看到了上述表述。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私募集中持仓、坐庄,或替其他庄家接盘,避免资金风险。”陈先生分析说。
据悉,目前市场上由私募基金运作的证券信托产品经营状况大都不错。据了解,2005年10月发行的华宝点金一号将于近期到期并兑付。而同样在去年10月发行的深国投·明达信托产品已经五次分红,截至今年9月15日,累积收益达到66.77%。
“尽管如此,作为投资,风险总是存在。即使结构化证券信托的风险比较小,但在极端情况下,如果遇到证券市场的连续跌停无法平仓、开放式基金巨额赎回等情况,亏损也是有可能的。”一位信托产品销售人员提醒说。
为“准生”准备
“惯性思维使人们对私募基金往往存在认识误区。事实上,现在监管这么严,坐庄的私募基金已经越来越少,价值投资也逐渐成为私募基金主要的投资理念。”陈先生对记者说。
钱云亭表示,私募的投资限制相对公募基金较少,可以根据市场环境选择空仓、满仓。不需要时刻排名,受到的市场压力相对较少,可以更好地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长期投资,所以往往能比公募基金更显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市场的私募基金规模大约有6000亿元。私募机构已成为中国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关于私募规范化的呼声也愈来愈高。
“要在政策上考虑私募基金的地位问题。”近一段时期以来,多位政府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界高官和经济学家均在不同场合表示,应出台规范和发展私募基金的法规。
“只有让私募基金浮出水面,才可能形成良性竞争,让有能力的投资天才形成自己的品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在本报主办的“中国基金创新营销论坛”上也表示。
“信托应该是私募基金‘合法化’最好的平台和途径。”对此,金融信托专家孙飞认为。
不过,在许多私募基金从业者看来,借道信托意味着支付更多的成本。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私募基金在借道信托过程中一般需向信托公司交纳大约为募集金额1%~3%的费用。因此,如果能获得许可,私募基金自然更希望自己单独运作。
“在募集资金的同时,现在的阳光运作是希望留下公开纪录,为日后私募基金获得私募资格铺平道路。”陈先生一语道出了一些私募基金业者的想法。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