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10月8日报道,为了让孩子就近上名校,乌鲁木齐市有18万居民人户分离,而乌市总人口也不过300万人,也就是说,这座城市有近十五分之一的人因孩子上学而动迁户口。表面上看,它加大的是户籍民警的工作量,加大了家长与学生们的心理压力,其背后隐藏着的仍然是教育公平问题。
看到这则报道,我感同身受。我家户口本在北京市西城区,那里教育条件相对我现在居住的朝阳区要优越得多。当我们迁入新居后为了响应有关部门号召,也将户口迁入了新居住地,现在孩子马上就到了入学年龄,在新居住地附近想找一个理想的学校非常难,而如果到非居住地东城或西城区学校借读,要交数万元的借读费。这造成一种非常不公平的事实:遵守规定动迁户口者会吃亏,而不动迁户口人户分离则会得到实惠。一位在小学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你的孩子可以参加学前考试,如果考得优秀,可以减免很多费用,这就不仅将小升初的小学生、还将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逼上了应试的独木桥。
而我所认识的几位家有学童的家长,有条件的提前几年就在自己满意的中小学旁边购买房产,为孩子将来上学做好准备,而一些新建的楼盘打出的广告也是以身处名校之侧或引入名校分部招徕买主。当财富与教育质量形影相随时,受伤害的是教育公平的理念与一些身居非名校区的孩子。
我们相信,公安部门肯定有办法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但在新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之后,如果这一现状还没有较大改观,教育部门将受到更多家长的质疑。如何落实《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停办重点校、重点班,是必须尽快解决的大难题。
教育公平直接影响着一代孩子们的起点公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政府的职责是要将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办成孩子们平等学习的地方,无论是学校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需要逐步走向均衡,国际上有着现代教育的国家概莫能外。
因为教育状况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当孩子们从小就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平等的对待,他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尊重平等精神的过程,而如果孩子们从小就因各种社会原因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便会扭曲他们幼小的心灵。
现在,为了让孩子进入理想的学校,各种名目的不合理收费仍在继续,少数教育资源优势学校是靠国家投资发展起来的,而这些学校却以此为自己谋利益。各级政府要为扭转这一不公现象制定出时间表,拿出具体措施来改变这一教育不公现状。
例如,通过评定学校等级,公开各校的教学硬件与政府投入经费情况,政府要逐步加大对薄弱校的经费投入,让“好”学校与“差”学校结成友好校,让校际师资流动起来。并对传统“名校”定额招生,对所收的各种费用征收高额调剂费,以补充弱校投入之不足。而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介入到教育前线,进行调研摸底,拿出一套系统的方案来。
□吴祚来(北京学者)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