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斯德哥尔摩消息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9日19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学院揭晓。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备受关注的全球经济学界最重的奖项并未产生于诸多知名人士预测的几大夺标热门人选当中,而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埃德蒙·费尔普斯摘得桂冠。
这位73岁的美国人将单独获得大约137万美元的奖金。
费尔普斯教授凭借对宏观经济决策领域的跨期权衡分析捧得奖杯。诺贝尔奖评审团在解释费尔普斯的获奖原因时表示,费尔普斯的研究帮助我们加深了对经济政策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这一成就在理论研究和经济决策中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费尔普斯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储蓄、公债、税收、代际公平、价格、工资、微观主体行为、资本形成、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领域——经济增长问题,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关系上,费尔普斯于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对当时盛行的“菲利浦斯曲线” 理论提出了挑战。根据当时的这一理论,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即此消彼长的关系。费尔普斯指出,通货膨胀不仅与失业有关,也与企业和雇员对价格和工资增长的预期有关,从而提出了“费尔普斯曲线”。
此外,他还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们一起研究并建立了工资与价格定价的非协同模型,运用不完全信息等理论来研究自然失业率、隐含工资合同、滞后效应与失业等重要问题。他还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这位经济学大师对中国经济也并不陌生,他曾多次访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广泛了解和研究,在今年5月的“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他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结论称:“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合理的,但也是复杂的。”专家表示,费尔普斯理论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中国经济无法避免失业率、通货膨胀和提高投资效率等问题。
(本报记者 魏红欣)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