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9日电(记者刘世昕)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今天晚间消息,今年经济学奖的桂冠将授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埃德蒙·菲尔普斯教授。但凡了解西方经济学的人,都能从书本上认识这位学者——由于对经济增长问题的杰出贡献,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今天,这位经济学家将独享137万美元的奖金。
与连续几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都大爆冷门不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菲尔普斯甚至是中国经济学界很熟悉的经济学家。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到的十大经典经济学理论中,菲尔普斯就贡献了其中一个。
经济学家梁晓民说,尽管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的头衔已经给埃德蒙·菲尔普斯添金不少,但看看他最早就读的阿默斯特学院就可以知道,这位1933年出生的经济学家绝对出身名门,因为阿默斯特学院在美国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究竟是怎样的贡献使得菲尔普斯问鼎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梁晓民说,他认为应该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埃德蒙·菲尔普斯和另一位经济学家弗雷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突破。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经济学界流行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是反相关的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政府都依靠这个理论进行宏观调控。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菲尔普斯和弗雷德曼证明了菲利普斯曲线有一个关键的缺陷——只适用于短期,而不适用于长期。
梁晓民介绍说,菲尔普斯和弗雷德曼的新理论被称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其中的核心是,只有短期内,由于劳动者预期滞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才有反方向的交替关系,即存在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而最关键的事实是,在菲尔普斯和弗雷德曼提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后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1976年,弗雷德曼由于在货币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30年后的今天,73岁的菲尔普斯也获此殊荣。
国内专门致力于出版国外经济学专著的“梁晶工作室”负责人梁晶,曾在2004年和菲尔普斯有过近距离接触。
梁晶回忆说,当时菲尔普斯和“欧元之父”蒙代尔一起受邀来华出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论坛中,菲尔普斯还就就业与经济增长话题同经济学家厉以宁(厉以宁新闻)有过一次对话。
她还记得,这位美国经济学家当时提醒说,中国亟待提高投资决策低效的问题。
与梁晓民不同,梁晶和她的同事认为,菲尔普斯对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继罗伯特·索洛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菲尔普斯曾经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大学,1971年起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他同时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协会副会长、布鲁金斯经济事务委员会资深顾问、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美国财政部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美国经济评论》编委等。
梁晓民说,与一些活跃在政界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不同,菲尔普斯的众多头衔显示他是一名单纯的学者,在政治领域并不活跃。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