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医疗制度下,患者个人支出费用已经越来越高。然而在患者不断呼喊看病贵的同时,医院却又为政府补贴减少而苦恼。
“事实上两者都没有错,而矛盾的关键在于我国药品支付体系的不合理。”日前,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宋瑞霖说。 在对比了澳洲、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的药品支付制度后,宋瑞霖在一次公开论坛上指出,要解决这一不合理制度,政府应当真正成为初级卫生医疗的购买者。
政府角色缺失
在宋瑞霖看来,形成不合理支付制度的关键是因为政府的监管角色正处于一种缺失状态。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在药品生产企业、医院和患者三者间,直接发生互动的只有企业和医院。而患者与另两者间的关系却是单向的,被动的。
由于缺乏政府的参与和监管,医院因为政府费用投入不足,只能依靠过度服务来创造利润,而这样的过度服务正以每年20%的惊人速度递增。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近5000家医药工业企业中,小企业占到83.4%,而3152家医药商业企业中,亏损企业占到1482家,且如阿莫西林等常用药品的生产企业竟然占到300家。
由于药品供大于求,使得医院供药混乱,其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患者负担加重,因病致贫。“在当前的医疗支付体系下,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原因之一。”宋瑞霖说。
政府购买初级医疗
“政府不该以监督者的身份而逃避参与者的重要角色。”宋瑞霖说。
宋瑞霖表示,要解决我国药品支付的不合理制度,政府应该成为初级卫生医疗的购买者。由政府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并负责直接代表医院与患者向企业购买药物,切断医院从药品和医疗服务中盈利的冲动。
而这样的行为将分为两个阶段,短期内,由政府购买医疗诊断服务,代理购买基本药物,长期行为则是建立共同支付制度的全民医疗保障。
“政府是购买者,而医院则是提供服务的场所。由于政府下订单购买,药厂则必须做出抉择,要么降价覆盖政府的购买范围,要么以高价游离在政府购买名单之外。”宋瑞霖说。
而一旦政府充分发挥了监管和参与者的作用,药品生产企业则将以销定产,使得市场更加理性,医药市场的泡沫也将大大压缩,用药成本也就可以大大降低了。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