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工业的全球性整合已成为趋势的今天,仍有一些小品牌能够在众多巨无霸公司之间顽强生存,斯巴鲁就是这样一个汽车品牌,它在夹缝之中生存的基石和秘笈值得探讨。
“从去年到现在,斯巴鲁汽车有两个巨大的变化,一个是淡化母公司富士重工的品牌,此外,斯巴鲁汽车的大股东从通用汽车变更为丰田汽车。 ”在北京亮马河斯巴鲁(中国)汽车公司办公室,总经理中村幸宏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但是这些变化,不会改变斯巴鲁汽车多年的风格。”
斯巴鲁在中国的变化同样巨大,今年以来,斯巴鲁从一年之前的富士重工中国办事处,到变更为现在的斯巴鲁汽车中国,淡化富士重工,突出斯巴鲁这是富士重工和斯巴鲁汽车全球的一个重要战略转型。
“我们多次的调查表明,斯巴鲁汽车的知名度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富士重工。突出斯巴鲁,淡化富士重工,目的是为了给消费者更深的印象。”中村幸宏强调。
在日本汽车品牌中,斯巴鲁是十分特立独行的品牌,他的产品风格,他的设计特点,带有明显的欧洲元素。斯巴鲁独特的四轮全时驱动系统,以及水平对置的发动机,已经成为斯巴鲁闻名天下的利器,物美价廉的斯巴鲁,已在世界的消费者中留下很好的口碑。
但斯巴鲁的前身富士重工进入中国的历程并不顺利,其中上世纪90年代和贵州云雀的合作成为富士重工永久的痛。这也是中村幸宏一直不愿提及的敏感话题。
1988年立项,1992年引进富士重工Rex技术的云雀微型轿车下线,1998年与富士重工成立合资公司。15年来,它累计销量不到1.4万辆。富士重工汽车无奈彻底退出云雀项目。
改头换面之后,在欧洲和北美早已成名的斯巴鲁在中国市场仍然是新军。2004年才进入中国市场的斯巴鲁已导入森林人、力狮等全部四款车型。但是凭借其卓越的市场表现和小众群体中的口碑,斯巴鲁迅速打动中国喜欢运动的消费者的心,其市场表现也一路走高。2005年销量接近3000辆。2006年上半年斯巴鲁的销量就超过去年全年。
但销售上顺风顺水的斯巴鲁汽车在谋求更大发展的时候遭遇渠道困境,这已经成为阻碍斯巴鲁中国最大的桎梏之一。
2004年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斯巴鲁采用了进口车惯用的渠道销售总代理模式,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主力市场分别委托中冀斯巴鲁、上海安吉斯巴鲁和广州意美中国有限公司进行地区总经销。两年之后,羽翼渐丰的三大总代理实际上已经垄断斯巴鲁的渠道,这就使得斯巴鲁汽车试图组建独立的斯巴鲁中国汽车销售公司的意图困难重重。时至今日,斯巴鲁仍然在如何处理总代理和销售公司之间的渠道纠葛头疼不已。
对话
《第一财经日报》:日本汽车和北美汽车的合作其实不仅仅只有“通用+斯巴鲁”一个案例,还有“福特+马自达”的合作,你认为这两者之间的合作哪里有差异?
中村:首先,市场策略差别很大,通用和斯巴鲁的合作,只是扩大集团化的优势,但是福特和马自达追求的更强调各自品牌之间的差异化。这样的合作,在通用汽车和福特出现不同的困难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通用选择抛弃富士重工,而福特加强了和马自达的联系。
《第一财经日报》:斯巴鲁一直强调“为懂车的人造车”,这样会不会削弱斯巴鲁在普通消费者中的吸引力?
中村:斯巴鲁汽车一直强调“真正懂车的人选择斯巴鲁”,但是这并不表明斯巴鲁对大众消费者的排斥,相反,通过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斯巴鲁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因为国内消费者近来的汽车消费理念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些促使了斯巴鲁更好的发展。
《第一财经日报》:从汽车的发展历史来看,小众品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斯巴鲁会不会担心会被边缘化?VOLVO已经做出许多贴近消费者变化的改变,斯巴鲁有没有?
中村:从斯巴鲁汽车的发展轨迹来看,他已经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欢。第一,我们专注我们的独特技术;第二,我们会有不断的进步。在贴近消费者上,斯巴鲁的外形也做出了新的变化,比如更时尚和更符合消费者的口味。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