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气管道生变
无伤中俄能源大局
本报记者 曹 辛
由于环保、气源和俄罗斯国内的利益纷争,俄罗斯承诺的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运输管线建设进程遭遇重大障碍,进而引发了对中俄能源合作前景的担忧。但一些专家认为对此不必大惊小怪。
今年6月底,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董事长米勒宣布,将修建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西线由西西伯利亚,经阿尔泰共和国至中国新疆,最终和中国的西气东输管道连接;而东线则由东西伯利亚科维克金气田供气,管道修至中国东北。 如若建成,将形成每年680亿立方米的对华供气能力,可以满足2010年中国天然气总需求量的三分之二。
在国内有关媒体报道输气管道生变的第二天,10月9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对外宣称,该公司已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商定,计划于年底前结束就俄天然气供应条件的商业谈判,从而在2011年开始沿西线对华供气,但俄方并未透露西线具体的动工时间和将来的对华供气价格。
10月10日,针对国内媒体对上述俄罗斯输华天然气管道的相关报道,中国外交部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夏义善对记者表示,普京3月访华时双方达成的俄罗斯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协议,只是一个意向性文件,而且当时双方确实都表示要进行技术性论证和勘探,这种事情有反复是正常的。加上,这里还有个“经济上的合理因素”在里面,“现在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在高位,俄方并不着急卖”。
夏义善曾经长期从事对俄罗斯外交工作,近年来也一直参与中俄能源合作事宜。他认为放眼中俄能源合作大局,从1991年至今,中俄能源现在正步入正轨,前景正佳。
被曲解的中俄能源合作
在1994年前,俄罗斯对与中国进行能源合作的愿望迫切,当时“俄方把相关图纸都准备好了”,但中方兴趣不大。但随着中国面临的能源压力越来越大,中方越来越主动,但一直到今年普京总统访华前,俄方一直不太热情。
普京总统访华后,标志着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全面启动。这与双方都把对方当成战略伙伴有关,更重要的是双方都确立了自己的能源战略:中方则是能源来源多样化,而俄方则是能源出口的多样化。
至于媒体报道的俄方限制中方资金进入俄罗斯能源企业的问题,夏义善介绍说:俄罗斯确定了能源国有化战略,这对所有国家都是一样的,并非单单针对中国,这种能源安全概念中国也有。事实上,“(在这方面)俄罗斯对我们(比对西方国家)还要宽一些,至少还让我们参与对他们油田的开发”,对于俄罗斯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美国甚至表示不满。对于俄罗斯限制外资进入自己能源企业的做法,“我们是考虑到他们的处境,并给予谅解的”。
而对于国内媒体报道的去年俄罗斯原定通过铁路向中国输出1000万吨石油而最后只完成800多万吨,以及今年由于俄罗斯到目前为止只完成1180万吨石油的对华输出,因而无法完成1500万吨的对华石油输出计划等报道,夏义善表示,这与事实不符。
夏义善介绍,去年俄罗斯除用铁路对华输出石油,还用了其他方式运输,最后总共对华输出了1200万吨的石油,超额完成了原定的计划。今年到目前为止虽然只完成这些,但这并不表明今年就完不成任务。夏义善透露:“俄罗斯为了完成今年的对华1500万吨的石油输出,已经向我们提出利用哈萨克斯坦的输油管道增加对我们的石油输出(他们两个国家之间的石油管道是相连的)。”
这位老外交官认为,在能源问题上俄罗斯对于中方的要求似乎答应起来不大干脆,但答应了的、以及签了正式协议的,还是认真执行的。
俄罗斯巧打能源牌
实际上,近来俄罗斯在能源问题上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可以透视出当今俄罗斯的能源战略是:以石油为依托,全方位推进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从中俄贸易看,它是意图在两国贸易产品结构不对称的情况下,以能源为先导,全面带动相关产品的对华出口。今年6月,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齐普拉科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俄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还不到5%,这个比例比辛亥革命(1911年)那年还低,而且俄罗斯输往中国的产品主要是石油和原木。
今年3月普京总统访华时提出,俄罗斯能够给中国的不仅只有石油,还有飞机制造产品、核能等等。这种说法被普遍认为,俄罗斯要求对华能源输出实行捆绑销售。
凑巧的是,10月4日,刚访问中国不久的俄联邦原子能署长基里延科宣布:“中国人准备继续在田湾核电站建设上与俄罗斯进行合作,他们准备在此平台上再给我们6-8个机组。”最有意思的是:基里延科同时承认,俄核电建设出口股份公司在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上安装的高速涡轮机的有效运转系数不太理想,中国需要低速无声运转的涡轮机,但俄公司没有掌握这项技术,俄境内没有生产。于是,现在俄原子能署计划与掌握相应技术的外国公司建立联合企业,共同建设中国核电站新机组。这笔交易总计120亿美元。
即使是能源领域本身,俄方和中方打交道时也有自己的考虑。
今年7月,在本报与俄罗斯新闻中心共同举办的“莫斯科-北京中俄能源合作视频会议”上,俄罗斯国家能源部的代表在回答中国记者提问时表示:在能源问题上,俄罗斯希望不仅向中国输出石油,而且在石油产品的加工上也能合作,中方可以在俄罗斯境内投资石化产业。
当一名中国记者问道“根据普京总统访华时双方达成的协议,这类企业应该建立在中国”时,这位俄罗斯能源部代表明确表示:我们希望建在俄罗斯,因为俄罗斯的石化产业现在非常落后,需要引入外资来提升。
这位代表还向与会者坦言:无论是向中国输出石油还是天然气,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俄罗斯的国家利益都是第一位的。
而从政治领域看,增进俄罗斯国家利益的企图就更是一目了然了。
当前俄罗斯正在实施能源出口多样化战略,计划在未来的10-15年,俄罗斯30%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将出口至亚洲,将比目前的3%大为提高。中外专家评论道,此举明显是“不把(能源这个鸡蛋)放在(欧盟)一个篮子里”,同时将增强俄罗斯在亚洲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中国新能源安全观形成
鉴于能源问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日益重要,中国政府内部已经组成了包括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负责官员组成的能源核心领导小组,并由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任组长。
特别是,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能源安全观。据权威人士透露,这个安全观包括四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来源稳定,运输安全,价格合理,环境保护。根据这个标准,俄罗斯是中国理想的合作对象,尤其是俄罗斯正在实行的能源出口多样化战略,更是有利于双方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
相反,一些国内政局不甚稳定,而且距离中国路途遥远的国家,未必就符合中国新能源安全观的四项标准。
以非洲为例,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温家宝总理今年访问非洲时表示: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和方式都需要改善,反对贪污和收回扣。他并严肃地强调,中国和非洲的合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能源。
中国能源安全观在实践中,还表现为能源进口的多样化。在这方面不可不提的是中亚三国,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根据石油来源多样化的能源战略,中国已经和上述三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哈萨克斯坦不仅已经开始向中国输油,而且还要向中国供气。土库曼斯坦更是一直主张和中国展开能源合作,这个国家不仅把东北部里海边的一个油田给中国自己开采,而且和中国达成了2008年开始每年向中国提供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协议。在乌兹别克斯坦,中石油集团已成功获得乌兹别克斯坦两个油气勘探合作项目。
中亚三国是俄罗斯的后院,靠近被称为“第二中东”的里海,中国和中亚三国的能源合作对中俄源合作有什么影响?
据外交部权威人士透露,俄罗斯对此曾经是有疑虑的。对此中方与俄罗斯进行了坦诚的沟通,并达成了理解。
这也是中国对中俄能源合作所秉持的根本原则,求同存异,深化合作。 (责任编辑:孙可嘉) |